【即時短評】言論自由與維護國安的界線 賴政府必須說清楚

陸配「亞亞」劉振亞因鼓吹武統,遭移民署廢止依親居留許可,但此舉遭外界質疑違反言論自由。到底什麼樣的言論危害國安、保障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之間的界線如何拿捏,賴政府有必要說清楚,否則恐造成寒蟬效應,也與民進黨過去爭取的百分百言論自由的努力相扞格。
劉振亞因為武統言論,被移民署依「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相關規定,以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廢止依親居留許可。而包括總統府等部會,也多以劉振亞的言論違反聯合國兩公約「精神」為由,認定劉振亞的武統言論踩紅線、應受相應處分。
不過,劉振亞的「言論」是否已經構成危害國家安全,政府並未給出明確答案;光以陸配的「言論」推斷危害國安,是否過當,這也是社會乃至朝野爭辯的重點之一。如果劉振亞不只是因為鼓吹武統言論,而是具有更明確的危害國安「行動」或有大陸黨政軍等背景,賴政府也應主動對外界釋疑。
此外,若民進黨政府認定談論武統、鼓吹戰爭,並非言論自由範疇,那麼到底什麼是「言論自由」?什麼樣的「言論」會危害國家安全,相關部會也應該說明清楚,甚至是否要如法務部近日所言,不排除訂定專法來界定?
四月七日就是言論自由日,政府訂定此國定紀念日,是為了紀念威權時期「自由時代周刊」創辦人鄭南榕,當時鄭南榕主張台灣獨立,為了追求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而犧牲。賴清德擔任副總統時,曾在參與「100%言論自由:鄭南榕和自由時代」展覽時表示「言論自由得來不易,不僅是國家的重要資產,也是我們應該珍惜的價值」。
如今,在言論自由日前夕,陸配因為談論武統,遭向來以民主自由為傲的台灣「驅逐」,讓外界對民進黨政府有所質疑。保障言論自由與維護國家安全的那一把尺,向來不容易拿捏,賴政府既然在「亞亞案」開了第一槍,當然有必要清楚說明「界線」為何;如果標準不一,民眾難以適從,更可能造成社會瀰漫「自我審查」或憂心「遭言論審查」的不安氣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