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台積電拚命根留台灣,賴政府軟弱動搖民心
台積電股價今年以來已下跌超過一成,幾度摔破年線,同時帶動台股價跌量縮,交易低迷,顯示民眾缺乏信心。台積電高雄廠擴產,還特別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見證,但這個政府只會沾光蹭熱,對於台灣產業窒悶的前景一籌莫展。
台積電在南北擴廠的同時,在美國也加快建廠腳步。但外界更關切川普為台積電加碼的二千億美元投資。對此,業界解讀有三種可能性:一是他說的是台積電到美國投資一千億美元,可帶動產生二千億美元的產值;二是台積電可能接手英特爾兩座晶圓代工廠,加上後續的投資;三,這是台積電加上後續供應鏈的合計投資。這三種說法都無法獲得川普證實。台積電不但不能否認,還無法表示任何意見。
不過,英特爾前執行長基辛格表示,台積電承諾加碼投資,無助美國恢復昔日在晶片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他說,「如果你不在美國研發,美國就不會有半導體領先地位」。這些話反映出美國政界及產業界的看法,也就是台積電光是將部分製造移往美國,是無法滿足川普政府的;美國要的是最先進製程的研發能力,一併由台灣移到美國。
面對地緣風險與美方壓力,台積電擴大在美國投資及研發,已不可避免。過去台積電在美國首座晶圓廠歷時五年才竣工,隨著經驗累積,未來新廠可望比照「台灣速度」,二年內完工。此外,原本外界以為在台灣以外的晶片先進製程有所謂的N-1,即投資製程技術須落後台灣一個世代以上,但這條規定只針對到中國大陸的投資,台積電未來赴美投資申請,經濟部將以是否「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為依據審查。可想而知,政府抵擋得住嗎?恐怕只會一路開綠燈,讓台積電帶領整串半導體供應鏈,一起「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台積電即使在台灣南北擴廠,也把最先進的一點四奈米率先在台灣製造,證明沒有變成「美積電」,但這光是靠台積電拚命就行了嗎?因為這和台積電在美國的建廠速度、製程進度,是兩回事。亞利桑那州廠原定二○二八年生產二奈米,時程幾乎只會提前,甚至要做一點六奈米,台灣的經驗及價值勢必加速移往美國。
至於台積電會不會接手英特爾?經濟部長郭智輝一度失言,用唐氏症比喻英特爾;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則說就像汽油跟柴油沒有辦法混合一樣,兩人都試圖說明台積電和英特爾硬湊在一起有多麼不適合。但我方認為不合適,不代表美國沒有在討論這個可能性,端視英特爾的決定及川普政府的評估,一旦成真,台積還將額外背負英特爾的重擔。
台積電僅是民營企業,要如何抗衡川普政府的壓力?但國人只看見台積電單打獨鬥,賴清德總統只敢仿效川普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舉行記者會的模式,在總統府開記者會把同樣的話再說一遍,並將此事描繪成台灣半導體向國際布局的美好遠景。然而,情勢正一步步演變成難以操之在我的局面,賴政府卻束手無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