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餐廳多 政府應協助
近日,台南育樂街的「李記爌肉飯」在開業僅九天後便黯然收場,這則新聞或許只是餐飲業的短暫插曲,卻反映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亦即餐飲市場競爭白熱化,能否長久存活,考驗的不僅是廚藝與口碑,更是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與經營策略的靈活性。「短命店」案例層出不窮,是餐飲業態的一場革命。
近年來台灣餐飲業數量激增,無論是連鎖餐飲品牌、個人創業餐館,甚至是外送專門店,市場早已供過於求。據經濟部統計,二○二三年全台餐飲業營業家數已超過十六萬家,創下歷史新高,倒閉率卻也居高不下,平均每年超過一萬家店家歇業。顯示餐飲市場雖然看似繁榮,實際上早已高度飽和;業者的競爭不僅限於菜色與價格,更在於品牌經營、數位行銷及營運模式的創新。
以「李記爌肉飯」為例,台南作為美食之都,本擁有大量傳統小吃與知名老店,若新創業者無法在口味、行銷或價值主張上突圍,即便再具特色也可能被市場迅速淘汰。此外,現代消費者轉向外送與即食餐點,若店家仍停留在傳統營運模式,難以適應市場變遷,生存將更加艱難。
經營餐廳並非僅「好吃」就能成功,而是涉及一整套商業營運模式。據內政部統計,近五年來台灣商業不動產租金平均上漲一成,而台北、台中、高雄等大城市的核心商圈租金更是驚人;台南育樂街這類學生商圈雖然人流穩定,但租金也不容小覷。另一方面,食品成本受全球供應鏈影響而波動劇烈,二○二二年以來,由於戰爭與氣候變遷影響,導致原物料價格飆升,餐飲業成本大增。此外,基本工資的調漲也使得人力成本持續上升,對人力密集的餐飲業來說無疑是一大負擔。
針對餐飲業的高倒閉率,政府應提供更積極的政策支持,協助業者降低經營風險,提高存活率,筆者提出以下建議或可供政策參考:
一、提供租金與創業補助。針對新創業者,可考慮提供初期租金補助,或與商圈業者合作推出優惠方案,降低創業初期的財務壓力。亦可推動「空店活化計畫」,鼓勵短期試營運,讓業者能以較低成本測試市場反應,再決定是否長期經營。
二、推動數位轉型與外送補助。外送市場已成為餐飲業的重要收入來源,但小型業者往往因平台抽成過高、行銷資源不足而無法有效利用。政府可考慮提供數位轉型補助,幫助業者導入POS系統、線上點餐平台,甚至建立品牌電商來提高營運效率,減少對第三方平台的依賴。
三、鼓勵自動化與標準化經營。許多餐飲店因過度依賴廚師個人手藝,導致品質難以穩定,影響顧客回流率。政府可鼓勵業者導入中央廚房模式,或透過自動化設備降低人力依賴。
四、推動市場多元化,避免單一競爭。大部分新店家選擇的品項往往趨於雷同,導致市場競爭過於激烈。政府應透過創業輔導,鼓勵業者開發具差異化的餐飲模式,或結合觀光資源的餐飲體驗,讓市場更多元,避免惡性競爭。
過去開餐廳被視為門檻低、回收快的創業選擇,但如今市場環境已劇變,僅憑熱情與手藝已難支撐長遠經營。
政府應從「市場監管者」轉為「創業助力者」,打造更健康的經營環境。對於餐飲創業者來說,則需要更精準的市場分析與經營策略,才能避免「還沒吃到就倒了」的悲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