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來杯咖啡?」 瑞典靠「Fika文化」讓職場對話不會演變成衝突
根除貪污腐敗不是只依賴法律或制度層面的體系就能實現。更準確地說,貪腐的發生並不是因為相關法規的缺失,想徹底根除需要國民成熟的公民意識作為後盾才能達成。
特別是像前面提到的,需要相當果斷的制度改革,同時國民也必須能夠接受這種制度改革,才有可能一舉消除長期以來在瑞典人民之間流傳的一種文化或慣例。
在制度的接受能力方面,瑞典在文化上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瑞典有一種「Fika文化」。所謂Fika是指一杯咖啡配上麵包或餅乾的短暫休息時間。
Fika 源自古瑞典語「kaffe」, 意思是咖啡。瑞典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的用語是:「Ska vi fika?」意思是:「要不要來杯咖啡?」據說瑞典人每天至少會說兩次這句話。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邀請任何人一起Fika。Fika文化為人們提供一種交流的機會,讓人們可以在工作職場等組織內,不分職位高低一起享用茶和麵包,聊一聊各自想說的話。
Fika是所有員工共渡的和睦文化,不是基於親近的人之間「物以類聚」的文化,而是基於「我們」的概念,每個人都能相處融洽的文化。
有了這種文化,讓上司、員工和同事們可以自由談論工作或私人問題。因為不是一個氣氛嚴肅的會議,而是一種極其隨性的下午茶式談話,不會情緒激動,也不需要立即得出結論,因此,對話幾乎不會演變成衝突。
此外,不同於組織層面上因出現重要議題而舉行的會議,隨時形成的Fika文化提供了與多人討論的機會,進而能在事前對關鍵成員之間的溝通模式有所了解。
好比說,對一些人而言,「讓我們再考慮一下」這句話也可能意味著「我不感興趣」。有些人說「我也喜歡這個想法」時,並不是真的喜歡,而是出於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才這麼說。
當我們與某個人實際交談時,經常遇到因為無法理解對方說話的風格而產生誤解的情況,以至於發生不必要的問題。
在Fika文化的訓練之下,瑞典人不僅能夠傾聽別人的意見,也能夠在不被誤解的前提下,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意見。
(本文出自《晶片、能源、巧克力》作者:朴正浩 譯者:張亞薇 )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