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星宇股東會一戰成名!演藝圈最會存錢的男人 37歲男星「10年買3房存上千萬」

不是所有的菜都值得點 美食作家揭在牛排館選6道菜較不易踩雷

閏六月到鬼月…必補「天人地」三種庫!運勢不卡關、財富順順來

【專家之眼】赤龍蓄勢揚濤 歐美應對同調?

面對歐洲國家積極運用海軍實力,希望在印太地區有所作為,並且積極在印太地區尋求結盟關係,華盛頓其實是相當取捨兩難。圖為英國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日前抵新加坡靠港訪問。(英國國防部提供、中央社)
面對歐洲國家積極運用海軍實力,希望在印太地區有所作為,並且積極在印太地區尋求結盟關係,華盛頓其實是相當取捨兩難。圖為英國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日前抵新加坡靠港訪問。(英國國防部提供、中央社)

中國大陸自從文革結束,開始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在過去近半世紀勵精圖治發展經濟,不但綜合國力驚人成長,社會繁榮民生改善,但亦在同時在面對國際社會時,逐漸開始調整政策,爭取國際規範話語權,並且透過認真參與並積極支持國際組織,擴展其國際政治影響力。

對於原本透過相互合作、握有宰制全球秩序地位之歐美國家來說,面對中國大陸逐漸崛起,並且帶動多個開發中國家,開始挑戰既有國際社會權力架構,當歐美國家感受到其權力與地位下滑,無法對其他國家予取予求時,自然會充滿疑慮與焦躁。因此近年來,將矛頭指向北京,高調宣傳中國大陸可能成為國際秩序與和平穩定威脅,幾乎就已經成為西方知識菁英普遍性論調。

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究竟要如何應對,其實到目前為止,在大西洋兩岸,美國與歐洲還未達成共識,雙方策略觀點亦存在歧見,利益取捨之間更是充滿矛盾。基於歐美強權從大航海時代經略海洋,實現海外殖民與帝國主義歷史情懷,西方國家普遍重視海權,並希望透過掌控海洋運輸,宰制全球商業貿易與國際政治發言地位之基本思維,原則上還是歐美強權戰略安全社群主流觀點。

因此在過去幾年間,政治評論者與軍事觀察家注意到,歐洲國家開始重視運用海軍武力在海外展現其政治企圖心。其中包括英國、法國、德國以及義大利都曾經派遣海軍艦艇前往印太地區,透過參與聯合演習與敦睦訪問以便展示兵力。尤有甚者是歐洲各國亦積極拉攏印太地區可結盟對象,透過簽訂情報交換、後勤支援以及准許派遣軍隊入境,開始布局日後運用軍事手段干預印太情勢所需基礎。

面對歐洲國家積極運用海軍實力,希望在印太地區有所作為,並且積極在印太地區尋求結盟關係,華盛頓其實是相當取捨兩難。說實在話,歐洲國家派遣海軍艦隊前來印太海域示威,在政治聲勢上看起來是架式可觀,而且經常表態呼應唱和美國政策立場,同時也確實能夠滿足歐洲安全學界與戰略社群之情感投射;但若認真檢討其實際作戰能力,實際打起硬仗來說,恐怕其影響力相當有限。

換言之,歐洲國家擺出三天打魚五天曬網姿態派遣艦隊前來印太地區展示軍力,正如《黔之驢》所描述:「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很容易就被看破手腳露出真正底細。所以儘管華盛頓在拜登政府時期,確實是積極拉攏歐洲盟邦呼應其印太政策,但美國心知肚明真是要政策攤牌在軍事上放手大幹,若是希望歐洲盟邦遠赴印太助長聲勢或許可行,但若要指望其拿出實力出拳相助,恐怕難以樂觀期待。

正因如此,日前川普政府五角大廈主管政策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曾經數度被媒體點出,其曾在與英日盟友會談時,直言要求英國航空母艦迴避印太地區,並表示美國不希望盟友插手印太事務,因此引發盟友對美國政策趨向嚴重疑慮。其實就連川普本人都不諱言,希望北約組織歐洲會員國增加軍事預算,並且專注在歐洲安全情勢,並且避免分散軍事實力涉入印太事務。

其實華盛頓所打如意算盤是讓歐洲國家提高軍費,並將焦點維持在歐洲安全防衛,並且藉此降低美軍負荷,以便讓整個軍事戰略重心從歐洲轉向印太地區。華盛頓並且認為歐洲國家雖然希望在印太地區有所作為,其實很有可能反而會打亂美國戰略布局。不過說實在話,美國到底是否希望歐洲國家將來有可能在印太地區,萬一必須動用軍事武力時為其助陣,其實政策亦是搖擺不定;隨著美國政府更替,原則方針亦會猛然轉向,歐洲國家更是覺得難以配合與適應。

而歐洲國家其實亦逐漸看出,面對中國大陸崛起,應對北京時其實亦不能隨便套用冷戰對抗模式;畢竟中國大陸與蘇聯差異甚大,同時地緣政治與戰略態勢亦差異明顯。因此歐洲各個強權應對北京時,既希望維繫經貿合作共創富裕空間,但又必須維持在爆發嚴重敵我矛盾時,能夠選擇軍事攤牌相互對抗本錢。但說實在話,華盛頓面對北京,內心想法亦是與此極度相似。

不過日前北約秘書長呂特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居然認為若是北京對台動武,將會要求俄羅斯進攻北約。儘管此種戰略想定方案恐怕已經是到達荒誕劇狂想曲地步,但若就西方戰略安全圈內知識菁英思維脈絡來說,若是慣於政治指控他方無需證據,帝國主義所為不用理由環境下薰陶成長,此種將歐洲連結印太情勢思維模式,恐怕亦不讓人太感到意外。

大西洋兩岸如何調和其面對中國大陸崛起,希望在印太地區仍能有所作為之政策矛盾與競合關係,確實值得繼續觀察;但歐美雙方許多可能讓吾人跌破眼鏡觀點與路線,確實未來都有可能浮現檯面。

美國 印太 北京

延伸閱讀

華為 AI晶片賣向中東、東南亞 引起美方關注

送北京大禮?亞洲受川普關稅衝擊 BBC點名「兩大輸家」慘了

美駐港新人選曾密會黃之鋒 反送中期間遭北京批評

烏克蘭需要愛國者飛彈 魯比歐:盼說服北約國提供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謝淑薇的溫網復仇戰

今年溫布頓網球賽最受國人關注的,莫過於謝淑薇與拉脫維亞好手奧斯塔朋科合組的女雙,能否奪得冠軍,讓淑薇的大滿貫金盃累積到十...

【專家之眼】台海有事,日澳出力?

目前台海緊張,區域安全格局正面臨重大挑戰。近日美國國防部積極與印太盟國溝通,針對「台灣有事」的應變作為升溫,尤其要求日本...

【專家之眼】還想考公務員?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日前,同樣是公務體系中的新北地檢署,有9名檢察官請辭,這並不是一個意外或是偶發事件,而是一個趨勢,那就是人才流失。當優秀...

【專家之眼】川普出老千 歐盟加拿大貿易談判只得低頭

也就在上周,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女士,還喜孜孜地公開倡議,願意跟美國簽訂貿...

【專家之眼】川普需要勝利而非協議 賴政府給他機會

當台灣朝野黨派如火如荼地拉鋸於罷免議題時,美中台三邊互動,卻正顯示執政黨沒能力處理對外議題的無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