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而立之年攻守超進化 張閔勛花果山本壘內斂掌門人

【撰文・陳品宇】
捕手是公認棒球場上最難養成位置,除了守備率、阻殺率等直觀數據,更看重許多帳面成績無法呈現的細節,包括引導、配球、觀察能力,即便是像張閔勛在業餘名氣鼎盛的捕手都不免陣痛期,甚至職棒初期經歷傷勢與轉守位等動盪,始終咬緊牙關撐過考驗,10年錘鍊防線中樞,本季張閔勛打擊更飛躍進步,晉身實至名歸當家鐵捕。
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捕手往往是首重防守位置,但在威名遠播的暴力猿打線,捕手不但非進攻累贅,還長期扮演火力中樞,桃園盛產「強打捕手」早已不稀奇,國家隊常客林泓育撐起了2010年代猿隊四番重任;狀元強打廖健富生涯初期便以成熟打擊站穩一軍;2022年首輪高中大物宋嘉翔職業首季即入選明星賽,也被視為未來主戰不二人選。
相比之下,張閔勛以2016年首輪第4順位中選,卻始終不以打擊著稱,面臨前有MVP學長、後有高天賦學弟的強烈競爭,夾在兩個世代的張閔勛,身為職棒新鮮人,背負著高順位及大學球員兩個身分帶來的即戰力期待,無法快速找到一軍定位,生涯前期不斷跌宕起伏,好不容易在名為職棒的海平面上獲得一口氣的機會,卻又屢屢被下一波浪潮所吞沒,歷經無數次翻騰,加入職棒時的金牌光環不知不覺間已洗褪色彩。
首輪壓力如緊箍咒 身心不共鳴陷低潮
「一定會有(壓力),說真的業餘時期蠻順遂的,沒有遇過什麼狀況不好的低潮或受傷,進來後才第一次遇到問題。」張閔勛三級棒球一路走來鮮少與挫折交手,進入到文化大學後,打擊破繭而出,和文化前後任四番王柏融、蘇智傑共組中心打線,球技更臻成熟,躍升業餘首屈一指捕手,期間接連入選大型國際賽,從 2014年U21世界盃,再到2015年世大運及亞錦賽,張閔勛都深受信賴。
2015、2016年,於U21世界盃摘下冠軍的「金牌世代」陸續投入中職舞台,張閔勛挾著業餘第一鐵捕名聲投入選秀,Lamigo桃猿著眼於林泓育年逾而立,冀望尋找捕手接班人,以首輪第4順位網羅張閔勛,460萬元簽約金寫下當時中職捕手新猷,回顧剛加入職棒那段時間,張閔勛坦言當時求好心切,滿心想著上場比賽做出貢獻,反而身體跟不上想法,「進來才發現(職棒)跟想像不一樣,不像以前想怎麼做就能怎麼做,感覺很不順暢,技術沒有太擔心,反而心理層面多一些。」
渴望盡速打出成績,將肩上沉重壓力卸載,但操之過急,結果不如意導致的負面想法排山倒海而來,反覆鞭策自己如同惡性循環,2016年下半季小試身手出賽9場,首個完整賽季卻僅獲17場出賽,2018年更跌到兩場,別說穩定出賽,就連一軍機會都屈指可數,離教練心中戰力藍圖愈來愈遠,身心狀態不同調,場上運氣也不佳,一口悶氣無處宣洩,2018年在二軍遭洋投紐維拉觸身球砸中右手無名指,一向沉穩的張閔勛當下感覺到骨折,罕見在場上有強烈情緒,「不要說外界,包括身邊好朋友、基層教練,都會關心我為什麼進職棒後表現有落差,自己當然也會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問題?」
選前接捕功力、精準傳球等技能包是最大賣點,也是張閔勛引以為傲的武器,進入到職業卻拿不出應有水準,患上投球失憶症,每次傳球阻殺都是對自信心的折磨,就連回傳給投手都找不到準心。從2016年至2018年,張閔勛在二軍被跑者挑戰了38次,僅僅抓到3次盜壘,阻殺率為0成 78,同時林泓育、劉時豪等學長穩定發揮,嚴宏鈞表現驚奇,廖健富更打出新人王級別數據,捕手端完全找不到優勢的張閔勛只得卸下捕手裝備,接受教練安排來到離本壘最遙遠的外野,即便從三級棒球到成棒從未當過外野手,張閔勛坦然接受,沒有一句怨言,為的就是別再次錯過轉瞬即逝機會。
跌撞前行摸索守備心法 自信心伴隨歸位
「低潮不順遂在二軍的時候,從來不會有人注意到你,那時候真的只有自己,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找到狀態重新回到場上。」二軍打擊成績無庸置疑,沒有一年攻擊指數低於0.8, 2020年更是來到突破天際的1.050,但難得升上一軍,又無法短時間內給教練好印象,只得來回升降,生涯前 5年過去只累積了48場一軍出賽,連半個球季都湊不滿,二軍則高達199場,「一兩場沒有好表現後,就很容易又接到下二軍消息,過程中一直懷疑自己,有時候上來什麼都沒適應,或是適應了但沒把握機會,其實也是運氣,那時一直跌跌撞撞,找不到自己的核心,下二軍會感到疲憊,會有些不好的想法,只能要求多跟自己對話。」
比起肉眼可見的技術缺陷,徘徊不去的心理障礙如同空氣般,實實在在存在著卻見不到具體形貌,「想太多」性格對捕手而言如雙面刃,張閔勛稱和壓力共處像是重新整理自己,也感謝前後任捕手教練劉家豪與許躍騰從未放棄,再怎麼枯燥乏味的訓練都一路陪同,每天循環相同行程表,甚至主動拉著張閔勛去做,就算分屬一二軍也會聯繫關心,時任二軍總教練林振賢也給了十足空間調整,讓張閔勛一點一滴尋回丟失的自信與球技。
盜壘阻殺不單只看捕手,投手動作、配球,甚至當節奏被抓到,傳球再快都無法逮到跑者,張閔勛除了訓練時下苦工,也叮囑自己「從心」開始克服心魔,專注在可控範圍內,「把動作分成1、2、3做好,傳出去給野手好處理,出局與否不是我能決定的,過往看到跑者盜壘就很急,拿了就想丟,動作沒做好容易出手就歪掉,明知丟再準也是SAFE還是會一錯再錯,現在比較能靜下心來控制自己,是我成長最多地方。」
2021年再度從二軍出發,但張閔勛除了維持高檔火力,守備端復活令人眼睛一亮,這年二軍被挑戰了46次,阻殺率高達4成13,從監視器變成防盜器,有了防守打底更有升一軍本錢,張閔勛這年獲得28場一軍出賽,在常駐一軍的野手眼中或許如杯水車薪,但對張閔勛而言已是巨大肯定。
全文未完,更多內容「十年專注磨一劍 「洋投殺手」突破不設限」請參閱最新一期《職業棒球雜誌》(第520期)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