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長子、長孫都不在…柯文哲父親病逝 由「他」捧牌位移靈私人會館

藥華藥晚上八點半重訊記者會 說明仲裁賠償案進度事宜

冷氣團發威!雨彈炸3地 周五更強冷空氣「低溫僅11度」

黃正忠/部會需要的是永續長或氣候長

賴清德總統於十月底召開第二次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定調明年一月台灣將向世界拋出二○三○至二○三五最新減碳目標。為了達到「跳躍式減碳」,行政院端出「減碳旗艦計畫」、「政府永續長」等政策。卓榮泰院長在八月宣布將設立政府永續長,從行政院到各部會與縣市永續長則由副手擔任,同時成立凝聚共識的跨部會「永續長聯盟」,秘書長由環境部長彭啟明擔任。

十年前(二○一四)時任德國電信永續長暨氣候長的Luis Neves,十月底剛好在台訪問,當時「氣候長」這個職位恐是絕無僅有。不過二○二○年美國丹佛市長任命首任氣候長後,紐約、佛羅里達州Gainesville、波士頓及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所在地Cambridge等城市,分別在二○二二年三月、二○二三年二月、二○二四年七月與九月陸續任命首任氣候長(Chief Climate Officer)。

極端氣候帶來的熱浪,為全球帶來日益嚴重的生存危機,驅使二○二一年四月美國邁阿密聘Jane Gilbert擔任全球第一位熱浪長(CHO, Chief Heat Officer),事實上她早自二○一六即擔任邁阿密的韌性長(Chief Resilience Officer)。後來包括洛杉磯(二○二二年六月)等許多城市、希臘雅典(二○二一年,歐洲城市首位熱浪長Eleni Myrivili)、墨西哥蒙特雷等各地城市也開始設立,專責解決氣候變遷導致的高溫問題。聯合國更在今年元月正式任命第一位全球熱浪長,由雅典首任熱浪長Eleni Myrivili轉任。

目前氣候變遷的狀態已惡化至常態性觸及暖化一點五度C的危急,涵蓋減緩(即減碳)與調適必須並重的氣候行動政策推動,反映在歐美城市政府中設立熱浪長與氣候長這二個新興職務的趨勢。城市氣候長的職掌,包括追蹤市府在氣候承諾上的進展、驅動氣候行動的實踐、催化私部門氣候投資、與氣候預算編列及動撥的監督等。

綜觀全球先進國家低碳轉型的發展,過去三十年主要係布建為「低碳除弊」與「低碳興利」的氣候政策框架及生態系。二○二三年COP28阿聯酋共識終於啟動石油經濟退場的里程碑,未來三十年應打造的目標則為加速到位的產業氣候行動。系統性的轉型包括材料、能資源、交通運輸、建築、林業、農業、低碳製造與淨零商業模式的變革。

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中淨零已入法,邁向低碳淨零的系統性轉型必須仰賴各目的事業主管部會為「低碳除弊」與「低碳興利」打拚,而且是減緩與調適刻不容緩地真正並重。因此,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應驅策行政院端出各部會設立氣候長,恐比目前提出的永續長更為合宜。

二○○八年我協助宏碁公司成立全台第一個企業永續辦公室暨設立第一位永續長,因永續涵蓋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多面向廣泛的議題,氣候僅是其中之一。爾今行政院尚未廣泛且具體在各部會實施各項施政的永續性評估制度,部會永續長若僅是聚焦在氣候政策與行動,倒不如設立氣候長更名副其實,能與國際接軌並有助淨零轉型施政進程的管考。

(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低碳 永續 熱浪

延伸閱讀

嘉市仁義中學財務狀況惡化列專輔 代理校長:會有捐款入帳解決困難

棒球名校仁義高中遭列專輔學校 4名學生放棄就讀校園無學生

解析卓內閣/多項法案惹爭議 卓揆坦言欠溝通

分享新北脫煤經驗 副市長劉和然率團拜會脫煤者聯盟

相關新聞

丁予嘉/封鎖中國 無效!

在全球科技與軍事競爭的棋盤上,封鎖是西方國家遏制中國崛起的慣用手段。從二○一八年川普針對中國課徵關稅開始,到高階晶片、光...

劉大年/善用台灣特色 降低川普衝擊

最近美國副總統范斯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被問到美國民生用品物價為何還沒有下降,通膨問題仍未見紓緩?他略有不耐的表示川普才剛就...

黃齊元/無序的世界,變動的未來

新的一年開始,全世界戰戰兢兢迎接川普時代來臨,與其說這是新秩序,不如說是無序。從國際地緣政治到國內政策,川普均有新做法,雖然結局無法預測,但都有策略性思考,就看對手如何因應。

陳國樑/「多災多難」的統一發票獎金

針對行政院各機關委辦費被通案刪減百分之十,財政部臉書及新聞稿表示,委辦費遭刪減,波及統一發票給獎獎金,剝奪民眾小確幸;有...

詹文男/你有募款疲乏嗎?

前些日子,老張參加一個學校校務發展座談會,鄰座老何提及最近常被募款,項目不一,有選舉要經費、有學校要修繕、有社團要發展、...

黃正忠/四分之一世紀的ESG顛簸之路

一位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與我聯繫,他們的研究團隊在進行全球氣候揭露分析時,發現台灣企業的表現和積極性在亞太甚或全球都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