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年/川普加速全球區域經濟整合
川普總統主張美國優先,在第一任中國大陸是經貿制裁的主要目標。第二任上任還不到四個月,徹底反轉世界;美國對各國橫加關稅,並迫使各國與美國談判,形成以美國為軸心的體系。美國採取先提高關稅,要求他國降稅及其他配合措施,以換取美國不加稅;如果有國家不配合,美國後續制裁手段則接踵而來。完全背離強調互惠的多邊貿易體制,在美國特異獨行的操作下,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功能幾乎蕩然無存。
在美國築起高關稅壁壘,保護主義肆虐全球下。各國一方面須與美國周旋,期能將損害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則積極投入區域結盟,推動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彌補出口美國市場受阻的損失,將會帶動另一波全球區域經濟整合。
例如面對川普侵略性十足的貿易政策,歐盟重新評估全球貿易戰略,積極擴大全球貿易聯結以降低衝擊。包括重啟過去進度緩慢的FTA談判,針對新興貿易伙伴展開新的FTA談判;另外歐盟也表達對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意願,也得到CPTPP部分成員的正面回應。
歐盟與CPTPP短期當然不可能進展到FTA階段,但透過此兩大型組織的合作,可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制衡美國單邊的保護主義,並減輕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特別歐盟與CPTPP規範皆屬於高品質,雙方聯手有助於匡正並重塑全球貿易規則。
中國大陸受美國制裁影響最深,也全力藉由深化區域合作,參與多邊機制,降低美國圍堵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美國轉向保護主義下,中國大陸呼籲支持多邊經貿制度,主張自由貿易;試圖建立新的形象,以擺脫過去被美國指責不遵守WTO規範,是國際貿易秩序的破壞者。
中國大陸一方面推動既有FTA升級,以彌補過去簽署FTA廣度深度均不足、品質不佳的缺點。同時也透過「一帶一路」的幅射範圍,積極建構新的FTA,另外也推動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當然在中國大陸積極擴張下,各國除了不願過度向中國傾斜,也深怕依賴中國資金而陷入「債務陷阱」;另外在地緣政治考量下,各國也須槓桿與美、中兩大強權的關係。
綜合而言,面對美國的貿易政策的轉折,各國積極擴展FTA網絡,可在美國市場之外建立更自由的貿易環境;另外也針對一些新興重要議題,例如關鍵礦物、供應鏈韌性,以及數位貿易等,尋求建立小型的複邊或是多邊協定,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呈現多元化的發展。
在兩岸關係不佳、對岸阻撓下,台灣區域經濟整合成果有限。在面對全球區域結盟多元化的趨勢下,台灣應把握機會。除了繼續爭取加入CPTPP,並尋求其他雙邊FTA的突破外;也應利用台灣產業優勢,並結合企業力量,加強民間參與,對外推動特定議題合作,以擴大台灣的國際參與。(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