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年/美中對抗升溫 東協面臨抉擇
川普上任之後,尋求以「對等關稅」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東協為主要目標,十國中除了新加坡為百分之十的基礎稅率,其他九國稅率均不低,其中更有四國稅率超過百分之四十。川普除了抱怨東協對美國不斷上升的貿易順差外,也對中國大陸產品常以「洗產地」方式,經由東協迂迴出口到美國,成為美國制裁中國缺口的亂象不滿。所以即使東協對美國的最大貿易順差國越南率先表態願意零關稅,美國卻主張必須要同步解決洗產地及其他非關稅貿易障礙,否則也是白費力氣。
對於美國的強勢立場,東協也是抱怨不斷。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在「中國加一」分散生產據點下,企業由中國大陸出走,東協基於地理位置之便,成為首選之地。雖然使得東協對美國出口及順差增加,但同時也減少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及順差;有助於美國擺脫紅色供應鏈,降低對大陸的依賴。東協也是美國堅實的盟友,其中七國參與由拜登政府主導、目的在制衡中國大陸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
但是川普政府顯然不接受只是由中國至東協,轉移生產據點,但無助於降低美國貿易逆差的「近岸外包」方式;認為惟有回流美國才是正道,所以對東協的對等關稅下重手。川普也無意強化印太經濟架構,在競選期間甚至還表示美國應該退出。另外對於過去已經建立的東協與美國「對話夥伴關係」,也是興趣缺缺。
東協難以接受自己由以往美國信賴的「友善外包」伙伴,反而變成優先被制裁的對象;使得美國與東協的關係,在川普時期發生質變。
反觀中國大陸與東協關係則持續增進,「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升級已經完成3.0版的談判,可望在今年簽署,內容包括強化供應鍵合作及其他新興議題。習近平最近在東協的越南、柬埔寨及馬來西亞進行訪問,不斷呼籲中國與東協應共同對抗單邊式的霸權主義、抵制濫徵關稅、反制強迫脫鉤斷鏈,積極拉攏中國與東協的關係。
目前川普雖宣布對等關稅暫緩實施,而有九十天的談判時程;但未來東協各國與美國談判的挑戰很大,很難全身而退。除了必須有大幅開放市場的準備,也要配合美國進行制度調整,否則接踵而來的關稅絕對不會低。
東協國家雖然面臨美國川普的強烈要求,雙方會衍生更多經貿紛爭;但東協與中國大陸也並非沒有矛盾,長期以來雙方在南海的領土爭議不斷,美國又參與其中,使得問題更加複雜;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在東協又不斷增加,再加上「一帶一路」勢力擴張下,增加東協對大陸的依賴,也使得東協國家深具戒心。
未來美中兩大霸權在東協的交鋒將升溫,東協雖然不必立即選邊站,但如何槓桿與美中兩國的關係,也必須更加謹慎。(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