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亞洲變局/陸經濟成長拚保5 面臨大挑戰

大陸為擴大內需,鼓勵民眾購買新能源汽車。(新華社)
大陸為擴大內需,鼓勵民眾購買新能源汽車。(新華社)

2025年全球經濟可能面臨的灰犀牛,絕對無法排除中國大陸。按大陸國家統計局的說法,200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提高至0.7個百分點,高於所有國家位居世界第一。

在過去10年,北京一直不斷宣揚: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3分之1。因此,一旦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熄火,各國很難不受拖累。

世界更該留心的是,若中國經濟失速,不只全球經濟將受衝擊,甚至可能牽動全球地緣政治變化。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本月12日落幕,路透社即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指出,2025年還是會繼續保持5%GDP增長目標不變。但國際投資機構普遍不認為北京當局有辦法實現目標。

陸近15年經濟成長率 製表/許珮絨 圖/聯合報提供
陸近15年經濟成長率 製表/許珮絨 圖/聯合報提供

信評機構估成長率4%上下

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惠譽預測明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均為4.2%,瑞銀是4.0%,摩根大通更認為將放緩至3.9%。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指出,中國想維持2025年5%的增長將面臨相當大的挑戰。

針對中國經濟明年面臨的挑戰,投資機構普遍認為包括:內需消費持續疲軟、房地產市場仍處於風險之中,以及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威脅將把中國銷往美國商品的關稅提高到60%等。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報也提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加深,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就業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多。

轉移內部矛盾 恐更加攘外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洪耀南表示,北京當局最優先要處理的問題就是國內經濟,應對貿易戰要等美國出招。他認為,「中國這次應該會想要跟美國好好談,畢竟2024年的實力已不如2017年」。

但世界更該留心的是,若中國經濟失速,不只全球經濟將受衝擊,甚至可能牽動全球地緣政治變化。旅美中國問題評論員鄧聿文就曾警告,中國經濟困局會進一步加劇中國國內的緊張態勢,而為緩解國內矛盾,轉移焦點,中共領導人可能尋求一條更具對抗性的對外路線。

台學者:為此侵台機率低

不過,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包括為此對台採取軍事行動的機率微乎其微。因為在經濟處於相對低迷的情況下,再對外行動,對經濟一定是雪上加霜。

張五岳解釋,一黨專政國家之所以會在內部有經濟問題時,採取對外軍事行動來移轉內部矛盾,背景必須是黨內對經濟路線有不同看法、黨內高層面臨激烈鬥爭,或是民眾不滿等。但目前中共高層對經濟方針不存在路線分歧,也不存在挺習反習鬥爭。民眾固然感受到通縮、失業等問題,但儲蓄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只是因為對經濟前景存在不確定感而限縮消費。在張五岳看來,即便中國經濟在2025年真的陷入困境,也看不出北京會因此對外發起行動。

北京

延伸閱讀

全球最快高鐵亮相!陸CR450列車時速可達400公里 預計明年運營

以色列軍方拘留加薩北部醫院院長 另逮捕240餘人

大陸救經濟還有招嗎?劉憶如指目前難預測:明年兩會最關鍵

北京強化電競產業 推賽事經濟

相關新聞

終結俄烏戰爭/川普要大陸出手 恐牽動台灣

美國總統川普想要結束俄烏戰爭,川普可能要求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施壓俄國停戰,中方若出手是否會在台灣問題上要求川普回報...

就金錢而言,川普是小人物,馬斯克是大人物

世界首富馬斯克與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兩人從選前到選後,關係一直密不可分。馬斯克在川普上任首日就被媒體揭露已擁有白宮電子郵件...

格陵蘭爭奪戰/北極航道 川普掀大國角力

格陵蘭地理位置與北極圈所有航道都有關聯,控制此地不但確保航道使用權,更有利於北極圈的權力投射與監控敵國行動。

北極主權爭議/中俄冰上絲路 搶先插旗北極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前夕已頻頻放話,公開爭奪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乃至於加拿大,這些地點不少都毗鄰北極地區,極具戰略價值,被...

2025全球變局/美國優先思維 明年影響全球

川普實際上將如何帶領美國因應全球各地衝突,從他就任前的表態已可看出端倪。

2025亞洲變局/陸經濟成長拚保5 面臨大挑戰

2025年全球經濟可能面臨的灰犀牛,絕對無法排除中國大陸。按大陸國家統計局的說法,200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