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罵恐龍家長挨告引發集體怒火 教師獲不起訴捍衛言論自由

國道藏「地雷」/ 學者:防撞、緩撞設備 強制納工程

堤頂交流道北向出口,已增設路面「視覺化減速標線」,導引車輛依車道線型行駛及提醒進入匝道應減速。 圖/高速公路局提供
堤頂交流道北向出口,已增設路面「視覺化減速標線」,導引車輛依車道線型行駛及提醒進入匝道應減速。 圖/高速公路局提供

「合乎規定卻不見得一定安全」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一語道出高速公路問題所在。他說,早期高速公路設計不夠完善,後續為減少車輛事故而增設緩衝、防撞設施或分隔、庇護島,這些突出設施恐因道路寬度不夠而成為障礙物,變成車禍事故攀升原因之一。

李克聰說,台灣高速公路道路設計絕對有更精進的必要,撇除駕駛個人因素,分隔島設計的角度、路段速限規定、配合進出路線都可能出現問題,交通部應從用路人角度調整,減少自撞意外。尤其夜間視線易受阻,要讓用路人看得更清楚分隔島、庇護島等具體位置,並在易肇事路段增設緩衝設施,儘管成本會大增,但生命無價。

陽明交大運輸研究所教授邱裕鈞指出,各國為避免自撞或遭撞碰擊護欄飛出道路,大多選擇裝設「衝擊緩撞設施」吸收衝擊力道以避免駕駛人傷害擴大,台灣先前曾引進,但因每個要價上百萬元,經費太高而作罷,最後改參考日本的緩衝設施,放置裝水或裝砂桶子作為緩撞設備,在高速公路或高架道各匝道都能看得到,歐美高速公路也很常見。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退休教授張勝雄認為,過去設計高速公路時沒有想太多,部分道路過於狹窄,後續也無法增設緩撞設施,如今道路規畫較完善,建議政府應強制將目前屬於「選項」的防撞及緩撞設備都納入交通工程規範中,規畫道路時也要將分隔島、庇護島、緩撞設施一併整合設計,這樣就不會讓增設的緩撞設備反成障礙物,導致車禍。

張勝雄也提醒必須加強駕駛人道安觀念的宣導,尤其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部分,雖然該系統對偵測前方行進車輛相當有用,可減少駕駛疲勞,但對突然切入的車輛可能偵測不到,對固定突出物也無法察覺,藝人林志穎駕駛特斯拉撞上分隔島就是因過度依賴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導致。

專家說,除了汐五高架,中山高五楊高架、國道六號國姓交流道也事故頻傳,過去道路設計並未思考緩衝設施,如今要再增設也有難度,未來道路設計應多加思考。

交通部高公局表示,「衝擊緩撞設施」分為可維修及不可維修兩種,可維修的造價約一五○萬元,但國際鋼材等物料成本上漲,一個恐飆至三百萬元,會依匝道情況設置。省道過去也安裝不可維修款式,一個六、七十萬元,撞壞就報銷,因造價昂貴,已不再使用。

李克聰還建議,除了高速公路,一般道路設計上也要朝逐漸減少路側、路口障礙物規畫,他認為交通部長陳世凱可利用與六都舉行道安會議時,討論、調整路口周邊設計,像是轉彎處不應太過狹窄、盡量減少道路號誌桿等設施。

▌延伸推薦:

車輛落水有黃金30秒 撞匝道墜河不會游泳的他成功獲救

五楊高架 交通部長 特斯拉 自撞 輔助駕駛 陳世凱 高速公路

延伸閱讀

屏縣打造自行車路網 地方盼優先改善受損路面

五一自駕遊火熱…中國高速服務區充電量創歷史新高

歐洲工程教育新指引

漢翔拓展能源事業 承攬23.5億台電設備工程

相關新聞

駕車撞護欄墜河…國道藏「地雷」

高標準道路設計是先進國家道路安全的「標配」,讓用路人看清分隔島、庇護島,並在易肇事路段增設緩衝設施,都是生命安全的保障,道路安全設計雖然會大幅增加成本,但生命無價。

國道藏「地雷」/墜河駕駛濁水中閉氣 撈浮具求生

「一陣劇烈震動把我驚醒,映入眼簾的景象是車頭斜插水中,原來是轎車飛越高架道護欄,墜落路網下方十七公尺處的基隆河。」廿七歲...

國道藏「地雷」/ 學者:防撞、緩撞設備 強制納工程

「合乎規定卻不見得一定安全」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一語道出高速公路問題所在。他說,早期高速公路設計不夠完善,後續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