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要求深蹲、說「你要自殺」不算霸凌?專家盼界定清楚
衛福部霸凌疑似8案懲處出爐,其中3人霸凌屬實、7人受處分。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管理與霸凌是一線之隔,但若不當言語、行為,且針對個人恐怕會越線。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楊啟正則說,此波霸凌風波過後,公部門應帶頭對霸凌要件界定清楚,否則受霸凌者恐持續痛苦,或是重複申訴的輪迴。
衛福部公布本次霸凌案件懲處結果,3人霸凌屬實,共7人受到處分,包含保護司長沒有涉及霸凌,但因監督不周,也被記申誡一次。另外,目前主秘兼社保司長霸凌案件雖不成立,但仍調離社保司長主管一職。8案中5案不成立,包括雖要求同仁深蹲、伏地挺身,但並未強迫;「你要自殺表示誠意」,用語比喻不當,但霸凌不成立。
洪子仁說,主管本來就是需要行使管理職權,但發生不適當言語、行為,就會跨越界線變成霸凌,如何用有效手段讓同仁願意一起朝目標前進,這是管理的重點。主管角色必須確保組織高效率運作,管理本質應該是「對事不對人」,應該高度自律、尊重職場中的每個人。
洪子仁提醒,公眾在面對霸凌時應該謹慎,避免在事實未明前公開當事人的姓名、職務,以免對名譽造成不可逆傷害,也變成另類的霸凌。
楊啟正說,經過這一波霸凌案件,有更多公務人願意站出來反應,建議公部門應該藉此機會建立制度,作為職場示範,在霸凌定義上給予明確的要件,並提出事件發生後如何因應,霸凌不成立的案件持續累積,恐讓受害者繼續陷入苦痛或重複申訴的泥沼。
另有專家擔憂,衛福部此次調查,部分委員對霸凌調查不熟悉,訪談時出現引導式問答,出現「你確定要這樣回答?」、「這種回答可能會對這個人不利」的論述,反而讓被訪談者擔憂身分曝光,或影響事實的傳達。調查應該由獨立機構,且具專業者執行,並建立類似吹哨者保護的機制,才可讓霸凌調查結果更具代表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