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憂:美失「經濟實力」阻共軍攻台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廿日刊登「假如中國贏得貿易戰」專文指出,川普政府自詡對中國大陸貿易戰占上風是錯誤觀點,一來美國經濟仰賴大陸商品是一大弱點,二來中方汲取二○一八年經驗,有備而來,美國若把握傳統盟友還是有贏面,可惜川普現在並非如此。一旦美國輸掉貿易戰,對共軍武力犯台的經濟制裁將失去嚇阻力。
這篇文章指出,川普目前的對中策略可能強化中國的地緣政治地位,助長北京軍事氣焰,並削弱美國的全球影響力與經濟實力,幾乎接近輸掉貿易戰。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日前表示,「我們對中國的出口僅為他們出口到美國的五分之一,所以他們注定輸。」但這樣的說法反倒說明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對大陸企業來說,失去美國市場固然造成傷害,但問題相對容易解決,大陸可將部分出口轉向歐洲與東亞,也可透過對內消費補貼刺激國內需求,並資助企業保持營運。
這項優勢是中國多年來謹慎布局的成果。多位中國觀察家表示,川普二○一八年首度掀起貿易戰,北京意識到必須隨時應戰。此後中國大量投資能源、農業、半導體等關鍵產業,減少對美依賴,同時推動內需並開拓非美市場。
北京同時也打造了經濟反擊武器庫,包含已宣布禁止出口多種稀土金屬;企圖造成汽車、手機與軍事工業供應短缺等。若情勢升級,北京可能會禁止蘋果與特斯拉等美企在大陸市場營運。而終極手段則是「債務核彈」,中國是美國第二大外債持有國,一旦大舉拋售美債,恐導致利率飆升、投資人恐慌,甚至觸發金融危機。
儘管挑戰很多,專家普遍認為若美國採取正確戰略仍有贏面。如果美國能與歐洲、北美與東亞盟邦聯手,集體切斷與中國貿易往來,同時彼此深化經貿關係,不僅能重創中國,也能降低自身損失。但這需縝密規畫與長期動員。
川普的作法幾乎背道而馳,他沒有團結盟國,而是不斷威脅、交惡、加稅。即便現在突然改變方向試圖建立「反中聯盟」,恐怕為時已晚,哪個國家願為不講信用又常出爾反爾的「盟友」承擔經濟代價?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