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享壽88歲 梵中關係成未竟之志

方濟各2月14日因支氣管炎住院,其後惡化為雙側肺炎,同月22日教廷稱教宗病情危急。教宗醫療團隊2月21日就說,真正風險在細菌進入血液,恐引發敗血症危及性命。方濟各21歲時,已因病切除一小部分右肺,冬季易出現支氣管炎。
前教宗本篤16世2013年2月辭職,是近600年教宗請辭首例,當時76歲的方濟各翌月當選第266任、也是首名拉丁美洲和耶穌會出身教宗。
方濟各本名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1936年12月17日生於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1958年,他成為耶穌會初學生,1969年晉鐸神父,曾在阿根廷、德國求學。
1973年,方濟各獲任命為耶穌會阿根廷省省會長,1992年晉牧成為主教,1998年獲任命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後再擢升樞機主教。在2005年教宗選舉,方濟各已被視為角逐者。
美國新聞周刊等外媒報導,方濟各就任後很快開始打破本篤16世的保守主義,任內在氣候變遷、不平等、全球資本主義和跨宗教對話等議題高調發聲,包括質疑市場經濟、將歐洲移民拘留設施比為集中營。其立場雖讓他成為進步派的英雄,卻也讓他與傳統派產生裂痕。
保守派對方濟各反彈的重點是他對性少數(LGBTQ+)的接納態度。方濟各就任初期就說,若有同志尋求上帝且心存善念,「我憑什麼評判?」梵蒂岡2023年更批准在特定條件下,神父可為同性伴侶舉行祝福儀式,引發全球不少神職人員、學者反彈。
教廷為台灣在歐洲唯一友邦,但方濟各對梵蒂岡和中國大陸關係改善態度樂觀。大陸境內天主教徒分兩派,一派信奉接受北京監督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另一派是效忠梵蒂岡的地下教會,估計各有600萬名信徒。
鑒於北京反對教宗直接任命主教,梵中2018年就主教任命達成臨時協議,允許梵蒂岡和北京都認可的主教被祝聖;方濟各該年接受路透訪問,反駁教廷可能向北京出賣天主教徒的批評,並說與中國對話有風險,「但我寧願選擇風險」。
方濟各去年9月結束亞太四國出訪時,重申他很想訪中,也認為梵中對話成果良好,將持續以善意執行梵中主教任命協議。美聯社指出,方濟各治下,教廷特意向中國示好的立場招致批評,特別是美國保守派,他們指控教廷出賣地下教會信徒。
2022年9月,方濟各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同時出訪哈薩克;梵蒂岡一名消息人士說,梵蒂岡告訴中國,方濟各願在當地會見習近平,但中方說習近平沒空檔。
天主教美媒「全美天主教紀事報」去年報導認為,北京感受到方濟各的開放態度,可能進一步要求中梵建交,迫使台梵斷交。德國之聲去年9月報導,一名匿名台灣外交官說,若教廷想和北京建立正式關係,「梵蒂岡有天將背叛台灣是公開的祕密」。
如今方濟各過世,梵中關係成為他的未竟之志。
支持者肯定方濟各的親民作風,及改革官僚、整肅貪腐並處理歷來教會性侵孩童問題的決心。他也屢次關切近年俄烏和中東衝突。他去年2月接受瑞士媒體訪問曾說,以哈戰爭是雙方而非單方面造成;對俄烏戰事,方濟各當時說,能看清局勢、為民著想,有勇氣舉「白旗」的人最強大。「白旗說」一度引發各國議論和基輔反彈,後來教廷澄清「白旗」代表停火和談判,不是投降,也強調俄國是侵略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