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川普的25%關稅為何仍難逼蘋果回美國製造iPhone ?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對蘋果公司施壓,批評該公司計劃將美國市場銷售的iPhone生產基地由中國轉移至印度,而非遷回美國本土。蘋果執行長庫克本月稍早於財報說明會中證實,未來大多數美國販售的iPhone將由印度工廠製造,引發川普不滿。川普23日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威脅對iPhone課徵25%關稅,並重申已向庫克表達,希望蘋果將iPhone製造留在美國,而非印度或其他海外地區。
然而,分析師普遍認為,川普的關稅威脅對蘋果而言,主要是短期干擾而非長期壓力。知名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指出,從獲利角度來看,即使被課以25%關稅,蘋果仍可能選擇自行吸收成本,也不會考慮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他直言:「就利潤而言,與其遷回美國,蘋果寧可承擔25%的關稅成本。」
瑞銀(UBS)分析師沃特(David Vogt)則指出,雖然25%的關稅聽起來衝擊性大,但實際影響有限,預估僅會使蘋果全年每股盈餘減少約0.51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
此外,分析師一致認為「在美國製造iPhone」的構想極不實際。Wedbush證券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更直言這是一場「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僅製造成本高昂(市場估計美國製造的iPhone售價可能高達1,500至3,500美元),重建完整供應鏈也需多年時間,且進口零組件也可能遭遇關稅問題。
即便如此,蘋果近年積極擴展在印度的產能。金融時報報導,負責組裝iPhone的鴻海正在印度建設一座15億美元的新工廠,未來可望分擔部分iPhone製造業務。儘管目前蘋果多數產品仍享有川普政府4月核准的關稅豁免,外界對6月後政策走向仍有疑慮。
富國銀行分析師雷克斯(Aaron Rakers)認為,蘋果可能會選擇調整美國售價以維持約41%的iPhone毛利率,預估每支手機將漲價100至300美元。他也指出,若川普決意針對印度製手機祭出新關稅,將再次引發供應鏈調整壓力。
總體而言,分析師普遍認為,川普的關稅喊話雖有政治效果,但對蘋果全球生產布局難以構成實質衝擊。蘋果未來仍將持續尋求中國之外的替代產地,而非全面回流美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