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臨終照顧風氣不改 加護病房永遠不夠

高齡和少子化讓健保永續成挑戰,「無效醫療」更可能成為壓垮醫護的稻草。北市聯醫前總院長黃勝堅表示,民眾及醫師對死亡議題不重視,台灣加護病房密度高居全球第一,仍一床難求,國內預立醫療諮商(ACP)的利用率不及百分之一點五,若臨終照顧風氣不改善,病房持續「照顧死亡」,再多加護病房、安寧病房都不夠用。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與台大公衛學院舉辦「健保卅永續研討會」,昨天討論醫療體系與健保資源的分配與正義,對於健保面臨的問題,主辦人、前監察委員黃煌雄指出,政府應拿出改革魄力,解決問題。黃勝堅以「無效醫療」為題,說明醫院如果是生命末期照護主要場所,急診與加護病房將人滿為患,醫病關係惡化,醫護流失更嚴重。
黃勝堅指出,去年死亡人數廿萬人,預計二○五○年達卅一萬人,總死亡人數上升,但民眾自然死場所於醫療機構愈來愈多,近年來在醫療機構死亡者增加一萬九千卅人,在自宅死亡者減少八千九百○七人。另外,民眾經過預立醫療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可決定自身臨終醫療方式,但去年七月一日至今,使用率不到百分之一點五。
黃勝堅表示,醫療進步,過去送醫三天會過世的病人,如今送至加護病房還能存活三個月,但加護病房是救命的地方,不應是製造痛苦的最大生產線,更不應是往生室的前哨站;若大家對死亡議題不重視,救命資源用來延長死亡,「死亡人數將超過預測值。」
由於接受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大約必須自費三千元,簽署率不及百分之一。健保署給付特定資格住院病人,免費接受預立醫療諮商,但黃勝堅提出數據指出使用率過低,「政府不應設下門檻,讓窮人失去接受預立醫療諮商機會」。
黃勝堅建議,應放寬現行ACP健保給付條件,若逐年投資,最大贏家會是全民,可降低無效醫療比率,同時透過居家醫療,讓照護場域回到家中,即可減少門急診病人住院量。呼籲健保署擴增居家醫療給付,以失能老人為目標對象。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ACP執行率低最大原因就是費用問題,以健保補助最有機會克服困難,將設法逐步擴大給付對象。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健保給付以生產、疾病治療為主,過去共擬會討論,已有專家提出,給付ACP恐違背健保原則,盼以公務預算處理,未來若要開放非住院病人免費諮商,建議考慮以公務預算作為財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