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球首例發表新屬「花蓮臺塘鱧」 淡水魚重大發現

32%關稅來襲 楊文科籲政府盡速與美交涉調降

新竹縣長楊文科呼籲中央,盡速啟動與美方的交涉機制,爭取調降關稅,降低台灣企業的衝擊。記者王駿杰/翻攝自楊文科臉書
新竹縣長楊文科呼籲中央,盡速啟動與美方的交涉機制,爭取調降關稅,降低台灣企業的衝擊。記者王駿杰/翻攝自楊文科臉書

川普宣布啟動關稅大戰,大肆向各國徵收「對等關稅」,其中對台灣課徵32%關稅,超過原本預期。對此,新竹縣長楊文科指出,台灣長年是美國最堅實的科技夥伴,如今卻因關稅政策被削弱競爭力,這是沉痛的一擊,所謂「對等關稅」,日本僅為24%、南韓僅25%,這樣的「對等」公平嗎?呼籲中央政府盡速啟動與美方的交涉機制,爭取調降關稅。

楊文科昨深夜在臉書發文,他說,過去六年身為縣長,時常奔走於各鄉鎮執行縣政公務。每當夜幕低垂總能在工業區看到依然燈火通明的廠房。有的是剛起步的IC設計新創團隊,正努力敲定與美國的第一筆訂單;有的是靠穩定出口支撐整個家庭的資通訊零組件廠商。

然而,這次美國對台灣祭出的32%高額關稅,對台灣而言,並不只是冰冷的貿易數字,而是直接衝擊到無數家庭的生計與希望。

楊文科說,據財政部最新統計,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總額達1114億美元,其中99%為工業製品。光是伺服器、筆電、顯示卡與網通設備等高附加價值資通訊產品,就出口了514.94億美元,占比超過46%。

面對新關稅政策,台灣被課徵高達32%的所謂「對等關稅」,但日本、南韓被課徵的對等關稅都比台灣少,這樣公平嗎?新竹以高科技產業聞名,包括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光電、生物技術等領域。其中,半導體相關產業產值佔大新竹地區總產值約七成,為主要支柱產業。

楊文科指出,長年以來,台灣是美國最堅實的科技夥伴,靠一點一滴的努力、創新與品質,在全球供應鏈中贏得尊敬。如今卻因關稅政策被削弱競爭力,對我們,這是沉痛的一擊。

楊文科說,這一刻,台灣更需要團結一致。中央近期提出「9大面向、20項措施、880億元」的產業支持方案,對新竹縣來說,要讓這些資源發揮實效,關鍵在於與地方的對接與落實。身為縣長,他責成竹縣工策會盡速了解企業衝擊及意見,並向中央提出具體需求,包括補助方案與轉型支援,穩住產業信心,穩住在地就業。

楊文科表示,竹縣是一座靠科技站穩世界舞台的城市,是無數工程師、技術人員與第一線勞工的心血成果。不能也不會讓努力被犧牲。他在此正式呼籲中央,盡速啟動與美方的交涉機制,爭取調降關稅,降低台灣企業的衝擊。他會全力以赴,為城市、人民爭取一個公平、合理的對待。

半導體 川普 新竹 楊文科 關稅

延伸閱讀

新竹出席台灣客家總會長交接典禮 盧秀燕:台中市是客家大城市

遏止違建歪風!楊文科:未勒令停工 加重裁罰送檢查辦

竹縣幸福指數大躍進 縣府:持續推動教育與改善交通

看見幸福台灣/新竹縣長楊文科射三箭 推幸福策略

相關新聞

賴總統回應川普:不採取關稅報復 台美從零關稅開始談

針對美國計畫對台課徵百分之卅二的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昨晚以八分鐘的影片對外說明,他表示不會採關稅報復,企業對美的投資承諾...

產業界:台灣應防關稅輸、匯率輸、股市跌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商品課徵百分之卅二關稅,賴清德總統邀請產業代表座談傾聽意見後,昨提出「零關稅」及「投資國家隊」等五策...

台美談判零關稅?學者:談判前亮底牌不妥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表示要和美方從「零關稅」談起,更要整合「台灣投資美國隊」。經濟學者認為,要談到零關稅幾乎不可...

卓揆今邀立院朝野黨團會商 藍白允「共赴國難」

美國對等關稅風暴來襲,行政院長卓榮泰今邀請立法院朝野黨團共同會商,獲藍白黨團正面回應,都表示願出席「共赴國難」。但國民黨...

【總編開箱】/從台美關係史上最好 到對台關稅史上最高 賴政府誤判再誤判

今天台股開盤難逃千點重挫,但這可能不是只有短短數天的修正,而是至少數月甚至數年的調整,就如同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政策後對外發聲,他說:「我們熟悉的全球平靜與穩定,短期內不會回歸」、「前方的道路將更艱困」。新加坡的對等關稅是10%,在美方這一波宣布的關稅中屬於最低等級,但黃循財仍慎重地告知星國民眾要準備過苦日子。

未計劃採取關稅報復 賴總統提出五大策略「從台美零關稅開始談」

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全球,賴清德總統昨(6)日表示,台灣未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並提出五大策略。其中,將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US...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