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談判零關稅?學者:談判前亮底牌不妥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表示要和美方從「零關稅」談起,更要整合「台灣投資美國隊」。經濟學者認為,要談到零關稅幾乎不可能,在談判前亮底牌更不妥;農經學者則說,調降關稅條件很可能就是取消美豬牛等非關稅貿易障礙,這涉及國家糧食安全,將衝擊台灣畜牧業產業鏈。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美國連友好國家都課徵高關稅,主要目的除了希望有更多製造業投資美國,關稅更是生財手段,不會輕易讓步;美國正準備降稅,必須有財源,且美國財政赤字嚴重、債務高,利息甚至超過國防預算,非常需要關稅收入,「要談到零關稅的可能性太低了」,最理想就是降到百分之廿,這已很不容易。
吳大任表示,投資是談判的籌碼,不能輕易亮牌,應讓川普團隊感受到如果沒對台灣關稅優惠,未來不見得會投資美國,甚至談好的投資都不見得落實,現在都講好要去投資,美國幹嘛對台讓步?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認為,賴總統拋出零關稅可能受到越南啟發,台灣對進口品徵的關稅不高,此舉也可算展現誠意;總統找了傳產、中小企業開會可能就是為零關稅打預防針,讓業者有心理準備,若業者有困難,政府也準備好補助。
邱達生說,政府組投資美國隊是美國想要的,但有能力投資美國的只有鴻海、台積電等大企業,企業投資美國是想賺錢,但美國生產成本高,還有強勢的工會,如果無法成本管控、高自動化,難度極高。
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徐世勳表示,美國對台灣最在意的就是美豬、美牛、馬鈴薯等非關稅貿易障礙必須消除,預期調降關稅條件是被要求取消美國稻米關稅配額及美豬牛等非關稅貿易障礙。不具名農經學者則強調,農業有其特殊性,涉及國家糧食安全,談判的同時應把國家安全因素也考量在內。
台大農經系主任張宏浩認為,美國祭出對等關稅目的是讓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以穩定就業率,買不買美國農產品並不重要,美國以對等關稅為起始點讓大家重回談判桌,美豬牛非關稅貿易障礙一定會被攤開來談,但美豬牛使用瘦肉精,若大量進口勢必影響台灣畜牧業產業鏈。
陳李農改團隊執行長李武忠則認為,如果美國願意和台灣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就能把關稅逐步降到零,應趁此機會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