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頻喊普發現金1萬 賴總統態度曝光

賴總統25日再度產業拜訪,此次前往台南安平工業區,他表示,希望透過五大方法,來跟美國進行談判,此外針對政院提出的特別條例中提到有關撥補台電,這也是產業拜訪期間所獲的大多數產業的心聲,希望電價不要漲價,那總要回補給台電,因此才會提出這項做法;另外針對普發現金議題,賴總統也提到普發一萬塊錢總共要兩千三百多億元,但這兩千三百億元要如何使用,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比較有幫助,大家可以想想看。
賴總統表示,他深刻感受到,我們台南市的工商業,有高科技,也有傳統產業,涵蓋食衣住行各個面向,不僅僅我們台南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我們台南市工商業的實力對台灣的經濟發展也扮演關鍵角色。所以今天回到台南來,首先要向大家感謝,感謝大家在崗位為這個城市,也為這個國家努力,當然不可諱言,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影響全世界,台灣自然也不例外,從影片當中大家可以看得出來,政府是全力以赴、嚴肅面對這個情況,我們希望透過五大方法,來跟美國進行談判,就關稅部分,希望能夠比照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關稅協定,來談判出台灣跟美國的關稅協定,可以從零關稅談起。
第二,台灣願意對美國進行採購,台灣現在經濟實力是夠的,我們也願意到美國去投資,幫助美國再工業化,甚至台灣也有實力成就川普總統,要將美國打造為世界的人工智慧中心,他這個目標,台灣絕對可以扮演關鍵角色。
第三,是美國要求多年,並不是只有要求台灣,而是要求他的貿易夥伴,要做好先進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低價傾銷、洗產地等問題。
此外,賴總統也提到,在跟美國進行談判的時候,有五個方法,希望確保台灣的國家利益,保護台灣各行各業持續發展的空間,政府不會去犧牲農漁業,也會做好保護中小微型企業的工作。
賴總統提到前不久,我到嘉義,與農漁業產業座談,潘孟安剛剛跟我特別分享一個資訊,那次座談之後,台灣鯛價格上漲了五塊錢,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看農業部提供給我們的資料,養殖漁業他們也分享同樣的數據,以台灣鯛而言,銷往美國我們佔美國市場是20、30%,中國生產的台灣鯛銷往美國市場是60幾%。他說這時候台灣鯛價格不應該下降,因為中國關稅比我們高,理論上台灣賣到美國的市場價格會更有競爭力,因為我們是10%關稅,怎麼會台灣鯛價格下跌呢?他認為這沒有道理,因此請農業部協助,果不其然,可能經銷商、業者也了解這樣的情勢,願意公平對待我們的養殖漁戶。
賴總統說,台灣產業幾十年來的產業,是有韌性,各行各業都有這樣的韌性。特別是很多產業上、中、下游生態鏈,都相當完整。台灣對外貿易,23.4%是銷往美國,大約76%左右,是銷往美國以外的市場,所以大家團結、好好面對,一定可以解決這樣的事情。座談時,大家可以就這一部分提出意見,台灣政府面對美國談判,應該如何面對,特別是站在你們產業上來講。
此外,賴總統強調,行政院第一時間提出照顧計劃,這是全世界提出對受影響產業照顧計劃的政府。為什麼有辦法呢?因為川普總統上任以後,關稅不離口,所以總統府、行政院嚴陣以待,持續關注關稅政策的發展,同時也去盤點、沙盤推演,低推估、高推估,應該提出什麼樣的對策。所以台灣時間4月3日清晨,行政院4月4日下午就提出支持政策,不是沒有掌握,其實都有掌握。現在跟大家座談以後,很多意見也重新納入行政院長計劃中,所以金額從880億元提高到930億元。
另外,賴總統說他主持的座談,或行政院長卓榮泰主持的座談,業界通常都有一個心聲,希望能夠降低業界成本。他相信大家心情也是如此。面對關稅,能夠降低台灣的生產成本,至少不要再提高,所以都會提到電價不要漲。如何不漲呢?台電過去在疫情期間,就接受政府要求,不要調漲、不要增加他們的成本、來穩定物價,也發揮效果。疫情期間,日本、韓國、歐盟、美國的通膨指數都百分之九點多,台灣才百分之三點多,我們渴望今年會在百分之二以下,就是因為核心物價沒有調漲。
賴總統說,總要回補人家,尤其疫情期間已經過去。政府年度預算編列一千億元被刪掉、之前編列特別預算一千億元也被刪掉,院長用歲計賸餘、不是舉債,編列一千億撥補台電,希望今年電價不要調漲。不過在野黨是希望每一個人普發一萬塊錢,兩千三百萬人一人一萬,就是兩千三百多億元,大家可以想想,兩千三百億元要如何使用,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比較有幫助,大家可以想想看。
賴總統強調,政府是希望在關鍵時刻,錢要花在刀口上,應該讓台電可以繼續經營,不要調漲電價,跟我們業界共體時艱,這樣的方向應該是正確的吧。敬請大家支持。
賴總統說,政府也提出中長期計劃,這部分大家也可以提出來,難得回到台南,跟大家見面,你認為你的產業或台灣經濟中長期應該注意什麼事情,你們面臨什麼樣的困難,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是台灣總體經濟專家、經濟部長郭智輝則跟大家一樣是業界領袖,大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可以跟大家一起拚經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