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熱錢是禿鷹也可能是鴿子 賤賣台灣價值該反思

台幣連兩日狂升後,6日出現回貶。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受訪指出,這是短期熱錢湧入,看到台灣景氣與利差匯差有套利空間。他認為無須過度擔心,匯率一兩天內就會修正。
「禿鷹狙擊說」也引發產業市場關注,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指出,把熱錢說成禿鷹也行,也可能只是一群鴿子。熱錢短暫停留後即會離開,台灣仍會回到自身本質,匯率升降本來就受外貿出超入超而影響,台灣不是特例,他提醒台灣一向是連年出超國,7~8年前他就提過,出超會帶來升值壓力,出超過高也可能是警訊,因為經濟應該尋求平衡。
他表示,台灣電子業從疫情以來大進補,出口暢旺,台灣製造業非常強,但「重製造、輕服務」的現象則值得反省。
童子賢指出,7~8年前一次演講時他提到台灣狂賺外匯,出超過高可能是警訊,要思考會不會是賤賣了台灣土地人力,因為要生產必須要消耗環境資源跟人力,用低的(貨幣)價格帶動將土地或勞力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賣出去,使出超旺盛,然後開心於出超金額龐大,自以為得到勝利,其實是19世紀落伍的「重商主義」思維。
童子賢指出,「賤賣」台灣勞力與土地的說法或許用詞過重,但經濟應講求進步,也應追求平衡。但確實經濟雖講求進步,也要講求平衡。台灣若只重視硬體,不重視軟體,只重視出口而不重視內需,終究也有「失去平衡」的風險。
他表示,台灣從五十年前的窮,轉變為五十年後的富,當然是好事。其中由窮轉富,成功的製造業出口曾經功不可沒。但是也到了調整體質的時候,台灣不能一味完全壓低匯率只重出口。
何況過去5年,台灣因為出口暢旺已經累積了龐大的順差,但是也蘊含了台幣自然而然升值的壓力。只重視出口而把大量的「國際貿易出超」視為貿易戰場的勝利,是19世紀落伍的「重商主義」的過氣思維,而美國新領導人被批評有把這個舊觀念重新帶回美國,認為逆差要變順差才叫勝利。
而台幣急升,也讓台灣出現一股擔憂氣氛,認為台灣經濟恐怕會重演1985年廣場協議,步入日本失落的30年後塵,對此童子賢認為不必一味提起「廣場協議」來製造台灣自己的恐懼,此次台灣狀況也不同於廣場協議,台灣過去也曾有過對美元26~27元,相信台灣體質不錯。
他指出,廣場協議之前的幾年,是美金強勢升值50%以上。有一種觀點是「廣場協議」美元之後,貶值算是矯正回來。而美元強升,原因是1974年的中東戰爭帶來石油危機,引發了歐、日、美先進經濟體的大型通貨膨脹。美國對付通貨膨脹的方法,是讓央行總裁伏爾克扮演了「美元沙皇」角色,強勢主導限制美元的貨幣發行,也就是大幅升值美元,甚至提高美元利率達到20 %,來對付通膨。
這次行動在經濟史上被稱為「伏克爾衝擊」,這個方法有效控制了通膨,但也為美國經濟發展歷史留下深刻教訓。因為控制了通膨,但引發了經濟衰退。「廣場協議」可說是歷經5年的美元大幅升值之後的一個(貶值)緩衝調整。
童子賢表示,很多人都會提起日本因為「廣場協議」而經歷了30年的出口不振。但是應該深思的是,當時不只是日本,德國也同樣參加廣場協議,德國馬克也同步升值,但德國的出口產業在隨後的30年並未衰退,甚至現在GDP還超越日本,這是值得深思的。
為什麼兩國發展完全不同?童子賢指出,可以這樣結論:匯率很重要,但只是國家產業興旺或衰退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已,並不是唯一那麼絕對的因素。
他表示,雖然前面提到台灣經濟體質相當不錯,但其實這是建立在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上,過去台灣產業被批評重硬體輕軟體,同時重生產輕應用,其實是內需創造不足,完全仰賴外銷的思維,外銷企業當然期望維持競爭力,但內需也可以帶動產業,台幣適當升值,對進口商及全民都能經濟實惠地享受到全球商品,例如一台原價100萬元的車,若因匯率變化變成80萬元,對消費者其實是利多。
一味的生產卻不消費,不一定是國際社會成員裡最棒的表現,應該適度的讓出口跟進口有所平衡。
童子賢提醒,也要注意日本在廣場協議後,人民熱中出國消費,但國內產業陷入疑惑低迷的20~30年,出口產業不振,換言之,維持平衡是很重要的。
他提醒,這波台幣對美元升值,絕對不是單獨的發生,一定是美元對全球貨幣出現變化,美國領導人一心希望改變國際貿易結構,重返製造業,我們只能謹慎的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小心謹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