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新聞眼/剴剴案是「機制殺人」 漏洞何時補好?

剴剴受虐一一四天,死亡時全身是傷,連生殖器都有傷痕,加害保母意圖脫罪言論,再次引爆群情激憤,數千名民眾在大雨滂沱中,走上凱道。剴剴案不僅凌虐過程讓人不忍卒睹,施虐者是經政府把關的合格保母,凸顯案件不是個案,而是「機制殺人」。
衛福部回應民團訴求,指多項機制均在現行法規內,將研議成立兒少保護專責機構,加強橫向溝通。政府以大把經費投入強化社會安全網,社安網第二期一一○至一一四年編列四百億元,制定各項子計畫,卻仍無法接住受虐兒少,民團提出訴求,若已在現行法規之內,正代表社安網空有其名,未接住才一歲半,還無法言語的小小生命。
剴剴案後,衛福部設法補破網,收回收出養評估權力,從團體自行評估,改為由地方政府評估,但仍有多項行政怠惰。剴剴過世前已通過草案的「兒童托育服務法」,被行政院當成重要政績,對外稱「剴剴案催生專法」。但有第一線社工攤開草案一看,官方聲稱加重刑責,卻未永久禁止家暴、性侵者從事托育工作,而是「依情節認定」。
凱道上,民眾合唱「我很抱歉,那一百一十四天,想起你獨自待在冰冷空間,傷痕累累三個月」。在場民眾唱到此處,忍不住拭淚。對於剴剴,我們需要抱歉,讓剴剴死於監督之下的政府,比起道歉,更應負起責任,積極改革社政沉痾,別讓家長、民眾活在恐懼悲傷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