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挑戰】強硬賴政府 陷入比扁朝更劇烈的朝小野大困境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一周年,我國在賴總統領導下,立法院議事數度因執政黨杯葛,也直接指稱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學者回觀過去一年賴總統的決策及其風格,均給予「強硬」二字評價,且欠缺溝通協調,令朝野對立較同樣面臨「朝小野大」的扁政府時期更嚴重。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特聘教授張其祿受訪時說,賴清德是雙少數政府,理論上應該組成聯合政府,尋求與國民黨或民眾黨合作,勢必要走比較妥協的路線,賴總統卻沒有選擇這條路,目前反對陣營掌握國會多數,完全陷入總統制的憲政僵局,處於分裂政府狀態完全運作不動。
張其祿表示,反對黨監督預算天經地義,雙少數政府本來就要妥協,例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公平會主委、司法院大法官等人事案未能通過,總統與行政院長應該想盡辦法使其過關,「如果沒有分享權力,國會當然不會通過」,而這也是執政黨政府首要面對的問題。
張其祿認為,台灣社會在過去一年當中,耗費太多時間在解決僵局,然而問題至今依然無解,前總統陳水扁也曾經面臨憲政僵局,當時任用國民黨籍的國防部長唐飛出任閣揆,即便沒有成功但至少有做出嘗試,我國的憲政制度確實存在問題,然而如果碰到朝小野大,執政者又不向在野陣營妥協,整個國家當然就是鬧翻天。
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左宜恩以賴總統和前總統蔡英文對比。他說,賴總統跟蔡總統都是個人意志強烈的領導人,不過相較賴總統而言,蔡總統任內雖然全面執政,國會占有多數席次,但也比較願意向陸方及藍白陣營釋出善意,曾數次表達願意與陸方和平共存,與在野陣營共商國是。
左宜恩表示,賴總統就任後面對少數執政的劣勢,一方面強化與陸方對抗,另一方面從原本不置可否到如今傳出要求全面支持各地大罷免活動等,都看得出賴總統的決策模式較偏向於戰鬥性格,不輕易妥協讓步。這可從賴總統擔任台南市長任內,由於對議會不滿而選擇連續多日拒入議會,以及處理南鐵東移拆遷案時,均採取強硬態度看出。
左宜恩總結,相較於昔日蔡總統領導走「文青、多元」路線,賴總統較強調「使命必達、貫徹始終」風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