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吉伊卡哇宣布與東京開幕戰聯名!烏薩奇擔任主審

美軍又掉飛機!海軍電戰機墜毀加州外海 2人彈射逃生獲救

獨/鬆口與「痞子英雄」導演蔡岳勳已離婚4年!于小惠:下半生想自由

超徵還稅於民? 藍推動全民普發1萬元

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天宣布新會期將推動「還錢於民2.0」,每人普發現金一萬元,列為重大民生提案之一。記者胡經周/攝影
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天宣布新會期將推動「還錢於民2.0」,每人普發現金一萬元,列為重大民生提案之一。記者胡經周/攝影

財政部日前公布去年超徵稅收五二八三億元,創歷史新高。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天宣布推動「還錢於民2.0」,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並列新會期重大法案。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天在中常會呼應國民黨團主張表示,政府超徵的稅收,都是從民眾口袋裡多拿來的錢,國民黨希望部分還稅於民,達到全民共享超收稅收的成果。

朱立倫:只占超收的4成

朱立倫強調,每人發放一萬元,金額只占政府超收的四成,比率真的很少,希望未來每年政府超收稅額都可以部分全民共享,還稅於民。

政府徵收稅賦情況較原預期佳時,「還錢於民」非我國首創,南韓、新加坡皆有前例,我國於二○二三年蔡英文政府執政時,在朝野共識下普發現金六千元。

針對國民黨團的主張,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回應表示,感謝全體國人和政府一起努力,根據財政部統計,去年的稅收高出預算數,但歲計賸餘的情況,還有待審計部決算報告;目前行政與立法兩院更重要的應是處理總預算案,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持續與立法院長韓國瑜溝通聯繫,希望能替總預算案找到解方。

近10年稅收超、短徵 製表/政治中心、財經中心
近10年稅收超、短徵 製表/政治中心、財經中心

財政部:應供未來減少債務

政院對全民是否普發現金一萬元未置可否,但財政部表示,歲入歲出賸餘扣除債務還本後之收支賸餘,將累計至歲計賸餘,供未來年度施政之融資財源,以相對減少債務之舉借,相關施政宜以優先順序為考量,普發現金不宜常態化,以兼顧財政穩健及國家發展。

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指出,去年稅收超徵創新高,從二○二一年到去年,中央政府稅收超徵共高達一兆八七○七億元,不論發三倍券、五倍券或普發現金六千元,這些發放金額遠不如稅收超徵金額;國民黨團這會期會提出相關法案。

國民黨:將列重大民生提案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也表示,這會期會把稅收超徵全民共享、還錢於民,每人普發一萬元,作為重大民生提案之一;以一人一萬元計,不過是二三○○億元,不足去年稅收超徵的一半,仍有很多可用在投資、補助等。

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羅智強指出,賴清德總統說「要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試問共享了什麼果實?物價上漲,房租變貴,電價變貴,連民眾買藍牙耳機都要被收審查費,政府不斷搶錢,讓很多民眾生活負擔變重;不如朝野一起來做幸福快樂的事情,把超徵稅收拿來發紅包,讓大家過好年。

民進團幹事長吳思瑤認為,民生法案若不顧國家財政,直接成為討好民眾,這樣作為太民粹。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表示,國家財政需要經過整體檢視,民眾黨主張優先還債,如有剩餘再發給民眾。

傅崐萁 債務 共享經濟 國民黨 朱立倫 經濟發展 總預算 蔡英文 賴清德 韓國瑜

延伸閱讀

超徵稅收還錢於民?財政部:普發現金不宜常態化

稅收超徵創新高!藍營喊話「普發現金1萬元」 財政部說話了

全民普發1萬元?稅收高於預算創高 財部:減少舉債優先

稅收超出預算5283億元創新高 黃珊珊主張償還長期公債

相關新聞

超徵還稅於民? 藍推動全民普發1萬元

財政部日前公布去年超徵稅收五二八三億元,創歷史新高。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天宣布推動「還錢於民2.0」,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

藍委推 普發現金法制化

去年稅收超徵五二八三億元,國民黨立院黨團主張普發現金一萬元。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天表示,本會期若能擔任立院財政委員會召委,...

稅收超徵歷年最高 要不要普發現金 圖解4次振興方案

財政部日前公布去年超徵稅收5283億元,創歷史新高。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天宣布推動「還錢於民2.0」,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並列新會期重大法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希望未來每年政府超收稅額都可以部分全民共享。

藍委喊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 推動「還錢於民2.0」

立法院國民黨團昨(12)日表示,新會期將推動「還錢於民2.0」,每人普發1萬元現金,列為重大民生提案,並將普發現金法制化...

財部:普發現金不宜常態化

針對普發現金,財政部昨(12)日回應,去年稅課收入執行優於預期,應優先減少舉債及增加還本,預估今年不會再像去年一樣大幅超...

學者提醒 稅制不合理 超徵非常態

政大財稅系教授陳國樑指出,少子化趨勢可能會影響未來稅收,如果政府將超徵稅收拿去還債,且進行稅制改革,他就不支持普發現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