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狂升將複製1985年「廣場協議」?哲哲:不可能會重演因時空背景不同

新台幣近日急升,引發市場恐慌,甚至有投資人聯想到1985年美日簽訂「廣場協議」後,日本進入泡沫經濟與失落的二十年。然而,分析師郭哲榮(哲哲)於5日直播節目中直言,台灣不可能重演當年的日本經驗,因為產業結構早已截然不同,「那時候電子業不重要,現在台灣不能沒有電子股,這種升值法會死人,政府絕對不可能放任下去。」
哲哲指出,外界在討論匯率問題時,常過度參照1985年廣場協議的歷史,但忽略了兩個關鍵差異:
首先,當年日圓升值雖確實重創日本出口,但泡沫破裂真正導火線是利率政策的劇烈轉向;其次,當年台灣的電子產業才剛起步,「鴻海剛成立、台積電還在虧錢,電子股在台股裡根本沒有現今重要。」
「現在若真的發生1980年代那種升值法,台灣會死一片,因為電子業如今已是重中之重。」哲哲提醒,台灣如今已是全球電子供應鏈核心,一旦台幣急升,將直接衝擊外銷與出口訂單,對整體經濟的殺傷力遠大於過去。
他進一步分析,如果升值行情只是短暫一、兩個月,投資人轉向資產股也難及時反應,「土地變貴了,但台幣若馬上反轉貶值,你根本來不及賣。」除非新台幣真的要升到25元甚至更低,市場才可能出現資產行情,電子股先崩則是遲早的事。
針對近期部分財經網紅將1985年廣場協議套用至當下情勢,哲哲也忍不住批評:「那些人就是照表宣科,模仿我之前的說法,講得頭頭是道,卻忘了時空背景早已不同。」
對於政府政策,他強調,台幣升值過快恐壓垮科技出口動能,「這種升法會死人,我勸政府千萬不要放任。」
面對川普重啟關稅戰、美國景氣不確定性、新台幣強升多重壓力,哲哲直言:「今年電子業真的很可憐,一下被川普搞、一下又被新台幣搞。」
他也提醒投資人,不論資產配置還是選股,都應回歸本質面,避免只聽信情緒與話術,「升值本身不是問題,但若忽略產業結構轉變與經濟現實,那才是真的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