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廠研製火箭「失控墜落」北海道發射失敗 晉陞集團回應了

台南西羅殿、普濟殿上演廟宇斷交!民政局勸和 信眾喊話由神決定

川普剩餘國家關稅15至20%恐僅「基準關稅」!若為真…是憂而非喜

川普拋出調升基準關稅至15%到20%的新政,是最終關稅數字?實際應為基準稅率調整,物價影響與通膨爭議持續延燒。路透
川普拋出調升基準關稅至15%到20%的新政,是最終關稅數字?實際應為基準稅率調整,物價影響與通膨爭議持續延燒。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最新表態,打算把多數貿易夥伴的「基準關稅」從原本的10%調高到15%至20%。消息一出,PTT瞬間熱議,不少人誤以為15%到20%的關稅是最終全部數字?但實際細節仍待美方進一步公布。

目前川普尚未明確說明各國商品是否都將統一調漲至新稅率,外界多半認為這次所謂的「15-20%」應屬基準稅率調整,並非所有最終關稅的總和數字。

川普接受NBC訪問時僅表示「我們會這麼說,所有剩下的國家都得繳稅,不論是20%還是15%,我們現在會算清楚」,而針對歐盟、加拿大等主要貿易夥伴,也才剛發出新稅率通知,預計下月對部分加拿大商品徵收35%關稅。

PTT網友對於關稅政策反應激烈,許多人留言質疑「原來加了各國關稅後,成本都不會轉嫁,看來各位經濟課本都可以丟了」、「每天罵太遲了先生,滿手美債等降息 豪不豪」。也有人關心細節「所以基本直接加5%喔?」、「基準稅率10%調高15-20%,那對等關稅勒?」顯示各界對於「基準」與「總額」的認知出現落差。

針對川普聲稱關稅不會推升通膨,社群普遍不買帳「看數據就知道了,沒通膨才有鬼,還沒反映而已」、「去趟美國就知道物價高到吃手手」、「兩個月後怎麼商品都漲10%以上 便宜庫存沒了」。有網友更酸「幻想各國被課關稅都自己吞,不會轉嫁成本到產品上」、「進口商全額吸收做功德 川普經濟學」。

也有觀察指出,雖然美國短期關稅收入可能增加,但長線消費力難免受壓抑「5月美國關稅收入242億美元,對等關稅+調高基礎稅率,如果真的施行,一個月800億美元都有可能」、「加了關稅導致消費減少,有機會變成通縮」,認為政策後續效應值得觀察。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關稅 通膨 川普 對等關稅

延伸閱讀

美國進口車關稅傳大降!廠商喊憂心、民眾喊開心:全台特斯拉不是夢

00940再陷貼息!他嘆「連9元都沒了」諷:台灣價值靠信仰充值

他預估:台灣關稅15%變10%?眾人皆不信猛酸「根本沒救了」

街口支付母公司遭查封!輿論分兩派開戰:錢先提領出來再說

相關新聞

川普剩餘國家關稅15至20%恐僅「基準關稅」!若為真…是憂而非喜

美國總統川普最新表態,打算把多數貿易夥伴的「基準關稅」從原本的10%調高到15%至20%。消息一出,PTT瞬間熱議,不少人誤以為15%到20%的關稅是最終全部數字?但實際細節仍待美方進一步公布。

他掛單未成交錯失行情「被嘎空手」! 網勸先別買:焦躁時反該冷靜

看著台股一路走高卻沒搭上車,讓不少投資人心生懊悔。一名網友在PTT發文分享自己的心情,透露日前在台指期掛單未成交,眼睜睜看著行情續漲,自己則「被嘎空手」,陷入短期焦躁。儘管理性上知道不能亂追高,但也擔心繼續等就會錯過更多行情,讓他想請教網友該如何調整心態,文章引發不少討論。

日本商界轟政府誤判美方!他酸石破茂「裡外不是人」 網憂台灣迎更高稅率

川普宣布對日本商品加徵25%關稅,引發日本企業反彈,也讓政界面臨選舉壓力。一名網友在PTT評論此事時點出日本首相石破茂「為了守住底線,結果裡外不是人」,並質疑日本是否會選擇「跪」還是繼續強硬,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也拿台灣作對照,關注我方是否即將迎來更高稅率。

台灣對美「談判籌碼」遭質疑!他狠批根本是討好外交:川普怎會怕

南華早報引述觀察指出,台灣對美國提出的四大政策讓利可能已用罄,包含千億半導體投資、液化天然氣預購、軍購與國防預算調升等。不過一名網友在PTT批評,這些根本不構成「談判籌碼」,掀起網友熱議,不少人也質疑政府對美策略是否過於軟弱,根本讓美方無所顧忌。

台股一路漲利空都沒了吧?FOMO躁動:該增貸歐印了

近期台股持續強勢上攻,不少投資人明顯感受到「沒有利空」的氛圍,甚至有網友在PTT發文直問:「這麼噴,是不是該辦信貸、該增貸嗎?」一番心癢癢的發言,立刻引爆板上熱議。 原PO表示,近期不論是匯損、

美國進口車關稅傳大降!廠商喊憂心、民眾喊開心:台灣車價會降嗎?

台美關稅談判出現新進展,傳出美國進口車關稅有望從現行的17.5%大幅下修到2.5%甚至0%。汽車全聯會理事長劉錦村坦言,這對台灣消費者來說絕對是利多,但國產汽車製造商卻面臨生存壓力,擔憂本地產業能否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