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正處高檔 億級大戶:關稅將讓物價漲「這些類股先別碰」

摘要
受川普對等關稅影響,企業與消費者都將面臨物價上漲造成的經濟衝擊。台灣內需市場將陷入憂愁的局面,建議投資組合選擇多種ETF或基金商品,以分散風險。
隨著美國對各主要貿易國家的關稅協議大致底定,挑戰才正要開始。無論是企業或消費者,都將面臨萬物皆漲的情況,必然衝擊經濟與景氣表現。
即使台灣關稅20%及232條款仍存在變數,將為台股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對科技電子與半導體產業的影響更為嚴重。
目前指數及部分強勢個股的股價皆處在相對高檔,從客觀事實來看,絕不可掉以輕心。
無可諱言,AI相關產業與半導體仍是市場的關鍵,也是目前AI趨勢最直接的受惠族群,並將會持續好幾年。
至於其他行業的發展則充滿變數。以「外銷」與「內需」區分,前者需考量企業能否順利轉嫁成本,以及應對匯率波動的衝擊。此外,台灣對比主要競爭國家而言稅率相對較高,投資人應抱持更保守的態度。
內需的部分,景氣恐怕將進入多數人憂愁的局面,投資策略必須有所調整:
1.ETF配置再分散:可透過不同的主題,或選擇主動式、被動式等類型,分散投資風險。
2.重新思考績優股的定義:許多的傳統績優股角色名單將會改變。需多留意企業這幾年的股利分配與獲利變化,可從股價、獲利、K線圖、交易量等部分,觀察發展趨勢。水泥、鋼鐵、塑化等產業可能不再有光環,反而機電、食品、餐飲、觀光、旅遊與通路商有機會成為新的主角。
3.分散布局不同國家:選擇ETF或基金,進入不同國家的市場,避免雞蛋集中在一個籃子中。
4.配置防禦型與避險型資產:如債券、實體資產、原物料、資源、貴金屬與農作物等相關ETF或基金,都應列入投資組合。
5.現金配置多元化:本國貨幣外,也可納入歐元、澳幣、美元,甚至是比特幣、替代貨幣或電子支付系統。現金資產的定義正被顛覆,這股趨勢不容忽視。
市場波動是常態,此時應考量自身能否承受投資風險,以及哪種投資組合能讓人感到更安心,才是最適合的選擇。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關稅將讓物價漲,這些類股先別碰》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