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鐵多虧損「僅台灣賺錢」⋯網揭關鍵!憂宜蘭、屏東站效益不佳

台灣高鐵近年營運穩健、持續獲利,今年第二季EPS 0.29元。網友熱議,高鐵在地理與市場條件上具有優勢,打下健全財務結構,惟規劃新建宜蘭站、屏東站位置偏遠,恐影響使用效益,引發其他人討論。
一名網友在PTT分享新聞指出,日本新幹線與中國高鐵雖擁有龐大運量,但需負擔虧損嚴重的支線;印尼 Whoosh 高鐵全長僅160公里、服務約3,000萬人,首年就虧損2億美元;美國加州高鐵進度停滯,英國 HS2 因預算膨脹至4.2兆新台幣而遙遙無期。相較之下,台灣高鐵受惠於西部走廊約2,000萬具消費力人口、城市線型集中分布,以及初期克服興建與營運挑戰,奠定長期財務穩定基礎。
原PO補充,台灣高鐵能保持獲利,除了主線市場條件優勢外,也因與台鐵分拆經營,未需負擔虧損支線成本,並享有土地與房產開發利益。他同時對未來延伸計畫持保留態度,例如宜蘭原站址因位置偏遠引發爭議、屏東站距離人口核心區潮州較遠,可能影響使用效益,且新任高鐵董事長缺乏交通專業背景,恐涉政治酬庸。
不少網友認同新聞說法,指出台灣高鐵在地理與市場條件上具獨特優勢,城市距離適合高鐵營運,飛機與傳統鐵路難以取代,且車站多位於非人口核心區,有助帶動周邊開發。有人認為只要專注主線、不背負支線虧損,獲利自然穩定;也有人提醒,台灣高鐵在財務改革前同樣連年虧損,並非一開始就成功。
批評者則集中火力在會計與政策讓利爭議,直指高鐵轉盈關鍵在於延長特許期與修改折舊年限,降低攤提成本後才出現獲利,形同「數字遊戲」。有人直言「折舊攤提久一點,自然就獲利了」,甚至諷刺「攤200年更賺翻」。另有網友認為,台鐵承擔了基礎建設與支線虧損,等於在幫高鐵兜底,形成「高鐵越賺、台鐵越慘」局面。
部分討論則延伸至票價與產業影響,有人指出高鐵票價偏低,壓縮了國內航空與旅宿業的營收;也有人建議適度漲價,將盈餘挹注其他大眾運輸系統。另有網友回顧,高鐵早期同樣虧損連連、甚至一度瀕臨破產,若非政府介入財改、降低利息成本,恐早已難以存續。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