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年急診壅塞已達前所未有嚴重」急診醫學會罕見求救

獨/新光三越氣爆停業影響櫃哥櫃姐生計 另闢台中第二賣場這日開賣

接軌國際 國民黨新會期推媒體議價法 FB轉貼新聞要付錢

數位平台如Google、Meta(Facebook)轉製或轉載新聞媒體產製內容由來已久,但因皆為「無償使用」,使新聞媒體生存受影響。(路透社)
數位平台如Google、Meta(Facebook)轉製或轉載新聞媒體產製內容由來已久,但因皆為「無償使用」,使新聞媒體生存受影響。(路透社)

大型社群平台無償使用媒體所產製的新聞,導致新聞媒體營收下降。為改善此一不平等現況,國民黨立院黨團在例會新會期中,將「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簡稱「媒體議價法」)列為優先法案,規範數位平台大量轉製或轉載新聞內容時,須負一定的權利義務。

數位平台如Google、Meta(Facebook)轉製或轉載新聞媒體產製內容由來已久,「無償使用」也為我國內媒體所詬病,而我國立法時程、進度對比他國顯得緩慢。澳洲政府於2021年2月間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NMBC),美國聯邦參眾兩院於2021年也通過「新聞業競爭與維護法草案」(JCPA),以保障新聞媒體面對數位平台自由取用新聞內容的同時,尋求議價得以法制化。

跨國數位平台在資訊傳播、數位廣告市場、使用者資料收集上,都已具備主導地位。其本身並未產製內容的數位平台,卻採用全部或部分轉載方式,大量使用新聞媒體報導內容,卻從未進行使用新聞內容的協商與議價,導致媒體出現生存危機,也影響國內民主發展。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認為,數位平台和新聞媒體間的互動涉及公共利益,非純屬私利的商業行為,有必要立法規範,促進數位產業平衡發展,解決協商力量不對等問題,達到強化公共討論及民主問責,維護大眾知的權益等目標。國際也普遍認為需要透過專門立法,消除雙方進行議價協商、達成合理協議時,可能遭遇的種種障礙。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謝龍介、羅廷瑋、廖偉翔、林沛祥等也認為,根據業者統計,2019年台灣數位廣告收益約新台幣458億元,Google 和Meta占其中6至8成,數位平台使用媒體新聞報導內容不必付費,卻能從中獲得巨大廣告利益,也未合理分配給媒體,嚴重損害媒體業的生存空間,多數本土新聞媒體亦無法與數位平台自行協商,應透過制定專法方式,建立媒體要求數位平台付費使用新聞報導內容的法律依據。

綜合專法草案內容,符合法規規範資格的新聞媒體得以書面向主管機關申請議價登記,資格符合者得依法向數位平台經營者,以書面提出議價請求。明定數位平台經營者和登記新聞媒體以誠實信用方式進行協商的義務,雙方應秉持誠實信用參加調解的義務。此外,法律上的仲裁、處罰機制,亦包含其中。

國民黨 媒體議價 廣告收益 社群 羅廷瑋 議價法

延伸閱讀

扛30公斤爬12樓搜救 廖偉翔備熱食感謝消防員

NCC750之亂還沒結束 廖偉翔獲陳情:不簽切結就退貨

中秋摸彩涉賄?羅廷瑋遭控立委當選無效 今判有效確定

基隆絕沛罷林沛祥今送件 藍反制罷綠議員張之豪也送了

相關新聞

支持盧秀燕參選黨主席?蔣萬安:不用急著幫她找工作

「日本經濟新聞」昨報導,國民黨台中市長盧秀燕對於是否參選黨主席?她表示「還在考慮中」今天下午受訪時,連說「基本上沒有決定...

衛福部預告再生醫療6子法 禁促銷、不良反應7天內通報

再生醫療被部分癌症、重症患者視為最後希望,立法院去年通過「再生醫療法」,衛福部本周預告六項子法規草案,內容包括審議會運作...

政壇要角接連捲入司法案 謝龍介:賴總統應公開宣示非政治偵辦

賴清德總統就職以來,不少政壇要角捲入司法案件中,包括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以及近日的民進黨立委林岱樺等...

柯爸3月10日告別式 柯媽同台直播主懇求總統准柯文哲奔喪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父親柯承發病逝,明天台中市長盧秀燕也將至新竹拈香,成為首位到柯家慰問的國民黨籍縣市首長。繼柯弟柯宇謙透...

再生醫療子法揭曉 專家提醒注意不當宣傳等亂象

衛福部預告「再生醫療法」的六項子法草案,規範成立審議會、禁止促銷等,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長李崇僖認為,再生醫療技...

信賴嫡系民主活水崛起 2026選戰布局力拚北台灣

民進黨內向來有派系文化,賴政府上台以來,黨內新興派系「民主活水連線」搭上順風車,隨著其派系領袖卓榮泰出任行政院長後快速崛起,成為除了新潮流外,另一支嫡系部隊人馬。近來黨內派系間更盛傳,民主活水對2026年地方選戰躍躍欲試,除了布局議員,也鎖定希望能出戰桃園市;另對目前派系屬性較淡的台南綠委賴惠員頻招手,盼成為首位派系內的區域立委;壯大派系實力的同時,也引發其他派系側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