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看護來台作證剴剴遭凌虐 他列9大酷刑 網友看到哭

周六上凱道 盧秀燕表態後「調不到遊覽車」

預算解凍報告 挨批「早就寫好,只是壓著不送」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右)及陳菁徽(左)昨天舉行記者會,指控行政院才是阻擋預算解凍的元凶。記者曾原信/攝影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右)及陳菁徽(左)昨天舉行記者會,指控行政院才是阻擋預算解凍的元凶。記者曾原信/攝影

網路前晚流傳一則訊息,內容是文化部主計處寄信提醒同仁,送出預算解凍報告時要「確認不會有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在才送的字眼,並適時更新相關數據。」遭質疑解凍報告其實早就寫好,只是壓著不送。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昨天赴立院報告時證實上述訊息內容為真,但表示這是「內部工作的提醒」;而文化部之所以有解凍報告做好卻不送,是業務單位按慣例等「大家一起送」。

國民黨批評,賴政府自己擋自己,還拿凍結預算騙人民,大喊被刪預算結果根本沒刪除,又遲遲不願意提出解凍。國民黨立院黨團舉行記者會,譴責行政院卓榮泰,並呼籲停止惡整這些認真的公務員。

此事引發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葉元之等人質詢,王時思表示,作為部會,「比誰都希望早點解凍」,但解凍案數量之高前所未有,去年只有八案,今年來到四十七案,且此次的解凍報告跟過往非常不同,多了許多需要勾稽的項目和內容、也多了許多前所未有的例外狀態。

王時思說,三月預算才送出來,業務單位必須做比對,尤其院會及委員會凍結的數字又不相同,又需要加總,跟過去的慣例都不同。而各個業務單位有難易程度的差別,因為要一起送出,所以大家「你等我、我等你,最後還是希望一起送出」。她強調,並沒有像外界說的,都準備好了在這邊等著送出,「沒有,其實沒有這樣的事情」。行政院表示,該人員循例提醒各部門更新數據及內容,卻反遭肉搜、侵犯個人隱私,不妥也不公平。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指出,總預算案凍結數必須基於刪除數來計算,但立法院送到行政院的審查報告卻未提供兩項數據,又違憲要求政院自行刪除調整六三六億元,嚴重破壞憲政秩序,導致總預算案刪除數無法確定;各部會過去一個月持續在凍結數不確定的狀況下準備解凍案,但這次解凍案相較以往增加許多、解凍條件又有各種樣態,包括違反常規要送立法院院會同意才能解凍的項目,甚至還有違反預算法、違憲的部分,因此相當困難。

卓榮泰前天表示,近日會將一五八四案、約一三八一億元解凍案全數送出,請立法院短時間內一律解凍。

國民黨表示,拖住凍結補助預算的是賴政府、突然解封要求解凍的也是賴政府,把凍結跟刪除混為一談造謠欺騙民眾的更是賴政府,「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綠共無能累死基層」。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說,執政黨一方面下鄉宣講聲稱錢不夠,另一方面明明可排解凍案,卻擋著所有官員的報告,必須嚴厲譴責。

卓榮泰 國民黨 憲政秩序 文化部 王育敏 總預算 葉元之 行政院

延伸閱讀

政院:總預算解凍數量多、條件高 相當難處理

藍轟文化部簡訊坐實卓揆擋解凍案 政院喊肉搜發文者不妥

解凍案遭質疑拖延 行政院一次說清楚

藍黨團轟政院為政治操作 擋各部會送預算解凍案

相關新聞

預算解凍報告 挨批「早就寫好,只是壓著不送」

網路前晚流傳一則訊息,內容是文化部主計處寄信提醒同仁,送出預算解凍報告時要「確認不會有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在才送的字眼,...

冷眼集/預算案 政院拒融冰 其心可議

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遭大幅刪凍,行政院雖喊出總預算審查報告送來,就速送出解凍報告,卻又卡住部會報告,儘管行政院矢口否認,...

北檢前抗議綠批政治操作 蔣萬安回嗆

台北市長蔣萬安昨赴議會民進黨團說明重大提案,挨批身為市長卻帶頭違法闖北檢禁制區抗議,「教壞囝仔大小、政治操作」。 蔣回嗆...

教宗葬禮 賴總統派陳建仁任特使

教宗方濟各辭世,教廷將在當地時間廿六日上午舉行葬禮,外交部昨表示,賴清德總統指派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總統特使,代表前往教廷...

【總編開箱】那一夜蔣萬安在想什麼?那一天陳水扁在說什麼?

世上最強的預言家都無法「算到」,2025年的台灣政局在第一季剛結束就已是一灘死水。民主國家遇到政局困境,沒關係,想方法解決克服,沒有過不去的檻。眼前的全台大罷免,從立法院開始悶燒、漸漸向外延燒到各擁其主的社團、火勢燎原到中央、地方及司法,仇恨疊加仇恨,4月全台宛如「火燒島」,誰是贏家?

盧秀燕選黨主席? 鍾東錦:藍縣市長議長多數支持

國民黨預計今年改選黨主席,無黨籍苗栗縣長鍾東錦昨透露,日前聽新北市議會議長蔣根煌提及,藍營九成正副議長支持台中市長盧秀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