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務」刊文:台灣領袖暗示台獨時 美國應公開批評

美國「外交事務」期刊廿日刊文指出,美國的台海戰略大抵圍繞嚇阻中國大陸攻擊台灣,但嚇阻成功的關鍵要件之一是讓北京放心;該文認為,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保證,應包括公開批評台灣領袖暗示台獨的言行。
該文由史丹福大學研究員梅惠琳與尤德聯名發表,文中指出,美國正開始失去嚇阻戰略的平衡;川普和拜登政府都鬆懈美方長期「戰略模糊」政策,反之美國一直向北京表明保衛台灣決心,尤其透過美台官員直接互動等方式,逐步朝向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拜登是首名邀請台灣外交代表出席其就職典禮的美國總統,還屢次提及美國對台防衛承諾,更曾表示若台灣遭攻擊美軍將防衛台灣。川普一月回任後的首任國安顧問沃茲還沒撤換前,曾主張美國的台海政策走向「戰略清晰」;美國國務院網站二月移除「不支持台獨」字眼,遭北京視為挑釁。
儘管前述行為看似只是象徵性,但這類外交怠慢卻會讓北京更難維持兩岸朝向統一的假象;美方的挑釁,包括美台正式外交互動、指涉台灣為國家、號召美台同盟等,可能反而誘使北京侵台。
因此,該文認為,華盛頓不支持台灣獨立的保證,應包括在台灣領導人發表言論或採取行動暗示相反立場時,予以公開批評。
文中舉例,二○○三年十二月,美國時任總統布希曾和大陸總理溫家寶召開共同記者會,公開指責時任總統陳水扁,布希說美國反對「中國或台灣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決定」,並稱陳水扁的言行顯示「他可能有意決定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二○○六年,陳水扁終止國統會運作激怒北京後,布希政府再度表達不滿,拒絕讓陳水扁出訪拉丁美洲期間高調過境美國。美方這類保證,有助讓大陸領袖相信和平統一仍有可能,降低侵台的可能性。
該文指出,美國應繼續為台海和平建立多邊共識,例如四月七大工業集團(G7)峰會和二月慕尼黑安全會議的聯合聲明,都重申兩岸穩定並反對以武力或脅迫等方式威脅台海和平的單方面行動。華府同時也應明確重申其「一個中國」政策不變、任何兩岸解決方案都須為非暴力,且美國不反對在台灣同意下實現和平統一。
嚇阻過頭 陸恐更傾向武統
該文說,嚇阻需要平衡;做得太少,北京可能在華府能夠反應前冒險奪島,但做得過頭,大陸領袖可能會認為武力是統一的唯一途徑。目前川普政府對台方針在嚴苛交易主義和低調重申對台支持間擺盪,雖然還有時間確立具整體性的戰略,「但機會之窗正在關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