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開盤上漲69點 台積電開高5元

美國再傳飛安事故!亞利桑那州機場2架飛機跑道相撞 至少1死

川普質疑美國國債真實性 網憂「賴帳」風險:恐拖累美債信用

不用衛生紙!全家六口共用毛巾擦屁股喊「更乾淨」:省錢又環保

對於台灣人而言,在上廁所後使用衛生紙清潔已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了,近日卻有一位外國網友分享,稱她們家從不使用衛生紙,而是使用毛巾代替,引發網友熱議。圖/ingimage
對於台灣人而言,在上廁所後使用衛生紙清潔已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了,近日卻有一位外國網友分享,稱她們家從不使用衛生紙,而是使用毛巾代替,引發網友熱議。圖/ingimage

對於台灣人而言,在上廁所後使用衛生紙清潔已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了,近日卻有一位外國網友分享,稱她們家從不使用衛生紙,而是使用毛巾代替,引發網友熱議。

原PO在TikTok分享,稱自己一家六口全部都使用毛巾代替衛生紙,並表示這樣做更環保,還能減少許多開銷。她與家人會在上廁所後先使用坐浴桶清洗自己,之後再用毛巾擦拭,她認為這樣比用衛生紙還要乾淨。

@jazminer17

Preparing the family’s cloths with care, for waste is but a modern folly. 🕰️♻️ #SimpleLiving #StewardshipOfHome

♬ original sound - jaz

同時她也強調她們雖然會使用同一條毛巾,但「不會是同時使用」,她會將使用過的髒毛巾集中清洗後才會再次使用。她認為這與洗澡後使用毛巾擦身體沒什麼不同,並不像一些人所想的那樣髒,只是有些人不理解這種做法。

對此,一部分網友表示不能接受,「超噁心」、「我難以想像洗衣機的味道」、「所以它們都會進洗衣機?好噁」。

也有網友認為這確實是好方法,「如果有坐浴桶這完全可以接受」、「我不認為這很髒,他們使用坐浴桶,也清洗和漂白毛巾,而且這對她們的下水管道更安全」、「這對想省錢來說很合理」、「衛生紙可能含有化學物質,因此即使有人覺得很噁心,按照她們的方式去做會更安全」。

但也有網友懷疑這是否真的能省錢,「這樣你可以省下購買衛生紙的費用,但每天都要洗一次衣服。哪個更便宜?水電費還是衛生紙」、「衛生紙確實很貴,但在那些毛巾上你浪費了水、電、洗滌劑和漂白劑」。

TikTok 廁所 毛巾 水電 省錢 衛生紙

延伸閱讀

家裡水費高可能是「3大NG如廁習慣」 省錢專家:建議改單層衛生紙

網列南韓旅遊10大禁忌:切勿使用「一詞」稱呼店員

黃牛喊到900元天價!高雄燈會吉伊卡哇燈籠搶手 網路交換商品最夯是它

挺過婚變!六月李易首同框 曝身體狀況:腫到不成人樣

相關新聞

影/女子喝酒後擦助曬劑在太陽下睡著 醒來照鏡子超傻眼

國外一名女子到釀酒的酒莊品酒,回到家後微醺的她抹上助曬劑曬太陽,結果不小心沉沉睡去,隔天醒來卻發現自己彷彿變成了黑白相間的「斑馬」,滿臉都是助曬劑沒抹均勻造成的色差。

只是穿內褲睡覺 女子竟感染變囊腫還多次住院

美國德州一名26歲的女子,某天像平常一樣穿著內褲睡覺,沒想到隔天睡醒卻感覺內褲勒住的地方異常疼痛。一開始女子還沒有多想,認為只是單純摩擦破皮,沒想到後來竟演變成巴氏腺囊腫,甚至必須住院治療。

不用衛生紙!全家六口共用毛巾擦屁股喊「更乾淨」:省錢又環保

對於台灣人而言,在上廁所後使用衛生紙清潔已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了,近日卻有一位外國網友分享,稱她們家從不使用衛生紙,而是使用毛巾代替,引發網友熱議。

寡婦冒雨送餐獲邀上貨車避雨慘遭司機性侵 淫狼面臨監禁兼鞭刑

馬來西亞發生寡婦遭性侵的風化案。當地1名寡婦冒雨送餐給1名貨車司機,對方建議她進入車內避雨…

不育男混合父親精液!與妻誕子拒驗DNA 法官2原因准免測尋生父

想要孩子的不育夫妻,總會想盡辦望能生兒育女。英國1對夫妻因無法如願擁有自己親生骨肉,不育的人夫決定將自己和父親的精液混合,再注入妻子體內,結果妻子成功懷孕誕下1名男嬰,他們沒有進行DNA檢測,由人夫宣稱是孩子的父親。事件在5年後曝光,市議會循法律途徑要求進行進行親子鑑定,但被法庭駁回,法官認為一來市議會和測試結果「沒有任何利益關係」,二來始終那始終是別人家事,應有相關家庭作最終決定。

少年為刺激「戒指套陰莖」拔不掉 出動消防員一刀剪斷

一時貪玩為求刺激,終於玩出禍!馬來西亞有少年為尋求刺激,將戒指套在陰莖,可惜當他想脫下戒指時,卻發現戒指緊緊卡在陰莖,無法自行取下,只能到醫院求助,之後甚至驚動消防員到場,使用鐵剪花約10分鐘,才成功剪斷戒指。消防局事後將事件分享到網上,提醒大眾「戒指要戴在對的位置」,引來部份網友嘲笑少年,指對方陰莖粗度如同手指,才可以套得下戒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