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消費類股 資金避風港 投資人轉向政策加持、擁抱內需為主企業

全球貿易戰陰影下,亞洲消費類股反而成了資金的避風港,投資人轉向那些以國內需求為主的企業。
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在4月2日川普祭出新一波關稅攻勢後陸續發布報告,雙雙看好亞洲消費必需品股,建議投資人採取防禦性操作。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則表示,已逢低加碼遭重挫的大陸消費股,看好這類企業會受惠於政策刺激措施。
MSCI亞太消費必需品股指數4月2日來上漲5%,在11大產業分類中表現居冠,遠勝大盤2.5%的跌幅。大陸永輝超市與日本神戶物產雙雙飆漲逾19%,其他飲料和乳品類股也有不錯表現。
盛寶金融市場(Saxo Markets)新加坡首席投資策略師查納納表示,這波相對強勢的表現,顯示投資人心態正從追逐全球經濟成長和出口,轉向尋找內需有韌性的避風港。
她說:「市場開始反映一個更加分裂、傾向保護主義的世界。在這樣的環境下,本地政策支持和內需消費的重要性正快速上升。」
長期貿易戰幾乎沒有產業能夠倖免,但民生消費股在經濟壓力下展現較強韌性。再加上這個類股指數連續四年下跌至2024年,相對MSCI亞太資訊科技指數自2019年來幾乎一路走高,顯示消費類股還有補漲空間。
隨著各國陸續推出財政刺激措施,這波資金輪動仍有可能延續下去。大陸官方最近推出48項政策鼓勵家庭支出,包括餐飲與醫療支出等;南韓則將追加預算規模提高至12兆韓元(約84億美元)。在印度,氣象預測今年降雨量將高於正常水準,可望帶動農村內需回升。
富達國際在7日中港股市重挫時逢低布局民生消費類股及部分和旅遊相關的非必需消費股。富達基金經理人簡立恆表示,富達相對偏好大陸A股,認為這類股票更能受惠於北京的政策支持。
高盛策略師在4月6日的報告中,將亞洲消費必需品類股投資評等調升至「加碼」,表示他們投資轉向「內需和防禦性操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