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抓美國黃豆「洗產地」!陸聯合巴西、阿根廷建區塊鏈溯源平台

為封堵美國「洗產地」,大陸海關聯合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黃豆)供應國,建了全球首個區塊鏈溯源平台。此外,大陸海關政策檢驗檢疫全面收緊,從隨機抽檢改為全船逐批檢驗,導致進口大豆通關時間從原本5天。延長為20天以上。
新浪財經報導,每批進口大豆從種植到運輸的全程數據被納入「數位檔案」,包括種植地GPS坐標、收割時間、運輸船舶軌跡等12項關鍵資訊,即時上傳至區塊鏈系統。
更精細的是,系統透過「蛋白質光譜密碼」和「土壤同位素特徵」兩大技術,精準識別大豆「基因」。
美國中西部大豆因土壤特性,蛋白質含量普遍高於35.1%;而南美大豆通常低於34%。以這些微小差異能成為算法識別的核心參數。4月一批標注為「阿根廷產」的30萬噸黃豆,因蛋白質超標觸發預警,開箱查驗發現未更換的美國原裝麻袋,最終被全額退運。
此外,大陸海關引入「時空拓撲分析」技術,即時監控全球2,300個港口的物聯網數據。3月有1艘標注「巴西-中國」航線的貨輪引發系統警報,由於AIS訊號顯示曾在密西西比河停留72小時,裝載的20萬噸「巴西黃豆」,因此被確認為美國原產。
類似的「量子追蹤」,還鎖定了3條灰色路徑:密西西比河→巴西桑托斯港、墨西哥灣→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太平洋直達越南海防港。區塊鏈的透明性,讓傳統物流「偽裝」徹底失效。
除技術手段外,大陸海關同步升級監管制度,推行「雙隨機」抽查機制,查哪批貨物、派哪位檢查員,均由系統隨機分配,杜絕人為干預。
2024年,巴西某批次黃豆,因雜質率與美國中西部樣本「高度吻合」,觸發深度檢測,該貿易商資金鏈被全程追溯,最終面臨高額罰金和信用降級。一位業內人士感嘆,現在連裝貨港口的攝影機都聯網了,「動手腳等於自投羅網。」
近期,大陸海關對大豆的檢驗檢疫全面收緊,新增了對種衣劑殘留、麥角菌、雜草種子等指標的篩查,且進口商需額外提交黃豆原產地薰蒸證明、港口裝卸紀錄、運輸溫度監控數據等證明文件,海關檢疫工作量大幅增加。
且自今年4月開始,海關將對以前進口大豆貨船的「每5船抽查1船」的隨機檢查模式,變更為全船逐批檢驗,以便黃豆貨船能更好溯源。
在這些檢疫檢驗政策全面收緊影響下,大豆貨船的通關時間從之前的5天,延長至20天以上。有消息傳出,天津港、青島港及日照等港口出現大量進口大豆貨船排隊等待通關的現象,甚至需要30天以上才能通關,工廠進口的大豆若不能如期到達開工壓榨,將繼續支撐豆粕價格強勢上漲行情。
由於豆粕庫存緊張、價格續漲,山東多家飼料企業,包括新希望、中慧、海鼎、久久和牧、德慧等,率先宣布從4月22日起,每噸飼料漲幅達人民幣50-100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