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將大幅提升職場生產力或薪資?美國研究揭:效果不顯著

ChatGPT等人工智慧(AI)工具已進入上千白領工作職場,但根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的一項研究,平均而言,AI並未顯著提升生產力,也未見大幅縮減工時,或讓工作者得到更佳報酬。根據這項研究,AI帶來職場變革的潛力,或因炒作而被大幅高估,實際上則「期待甚高,表現平平」。
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經濟學者、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助理教授亨勒姆(Anders Humlum),及哥本哈根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生維斯特佳德(Emilie Vestergaard),於本周發表的一篇進行中論文中寫道:「AI聊天機器人對任何一種職業的收入及工時,都未造成顯著影響。」
該研究調查7,000個職場中的25,000名工作者,並聚焦被視為易受AI影響的職業,包含:會計人員、客服專員、財經顧問、人資專員、資訊服務專員、記者、法律專家、行銷專家、文書職員、軟體開發人員及老師等。
研究發現,在工作中運用AI的工作者,平均節省了3%的時間,有些則更多,但薪資並未因此上調,僅3%-7%的生產力提升,被轉化為薪酬。換句話說,研究結果顯示,人類工作者並未被大規模取代,但也沒看到生產力的轉型,或是與AI協作的「超級工作者」的大幅崛起。
他們並表示,雖然各職場快速引進AI,企業重金投資該技術,但工作場所中的AI運用,帶來的經濟層面影響仍然很小。「軟體開發、程式編寫、擬定行銷任務、幫人資撰寫徵才啟事—這些任務是AI能有助於加速完成的。但根據更廣泛的職務調查,雖然AI仍能很有幫助,但其所節省的(成本)卻少得多。」
本研究所蒐集的工作者案例中,超過80%的人將使用AI所省下的時間,用於完成其他工作(僅少於10%的人說他們得到更多休息或閒暇時間),其中也包含因AI使用而被創造出的新工作,比如編輯AI生成品的副本,在亨勒姆自己的案例中,則是調整測驗題目,以確保學生不會使用AI來作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曾對自動化及勞動議題進行廣泛研究,他預估未來10年間,AI對生產力的提升最高將達到GDP的1.1%-1.6%,如此幅度對美國這樣的先進經濟體來說相當可觀,但遠不及一些技術專家所預測,將達到GDP的一倍。
艾塞默魯去年曾向財星雜誌寫道,AI的危險在於「炒作將會持續一陣子,並在此過程中造成比專家所預期更多的損害」。但實際上,「要從任何技術中提升生產力,都需要組織性的調適、一系列補充性的投資,以及透過培訓及在職學習來對勞工技能進行提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