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男闖平交道遭撞「身體斷兩截」慘死 鐵公路交通中斷

美股早盤兩樣情!標普500走揚、道瓊重挫逾400點 台積ADR一度漲3.8%

獨/史上首次健保署擬用罕病預備金 補足監獄醫療費缺口

川普對台32%關稅中午來襲!各國排隊等談判 外媒曝白宮「不讀不回」

美國總統川普8日在華府國家建築博物館出席晚宴發表演說。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8日在華府國家建築博物館出席晚宴發表演說。路透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無視關稅政策撼動全球市場仍執意為之,對等關稅將於台灣時間9日中午12時1分上路,市場情緒急遽惡化。儘管主張談判的財政部長貝森特樂觀表示將與部分盟友達成協議,卻有外媒報導白宮對談判請求「不讀不回」,凸顯談判進度停滯。

貝森特8日神情輕鬆步入財政部,並向記者表示,「我認為美方很快會和幾個主要貿易夥伴達成協議」。

貝森特在關稅政策上主張談判立場,儘管他的聲音一度被強硬派掩蓋,但在股市暴跌、華爾街和國會強烈反彈後,川普開始釋放談判意願,貝森特也重新進入決策核心,主導對外磋商。

報導描述,對談判保持懷疑態度的貿易與製造業資深顧問納瓦羅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則暫時被邊緣化。兩名外國官員透露,盧特尼克近日已明確表示,並未獲得川普授權代表美方展開貿易談判。

主談派站上第一線一度給投資人帶來希望,但是期待很快破滅,事實顯示川普堅持實施關稅,正式掀起一場全新的全球貿易戰。

白宮發言人李維特8日證實,除了對等關稅,美國將對中國進口產品再課50%關稅,累計稅率將達104%,與對等關稅同步生效。

資本市場公司Academy Securities宏觀策略負責人齊爾(Peter Tchir)表示,「大家一直寄望關稅措施被暫緩,一直等待轉機」,「但是現在美國又對中國加碼關稅,樂觀的期待逐漸破滅,開始相信這不只是談判策略。」

此外,政治新聞網Politico引述多名外國官員報導,多個有意展開談判的外國政府至今仍苦無回音,凸顯白宮距離達成實質貿易協議仍有一大段距離。

一名外交官員直言:「我們都還在等回應。」還有一位菲律賓官員透露,早已提出會面請求,但白宮至今未予回覆。

另一位外國外交官也指出,川普政府的高層官員「沒有獲授權進行談判」,而在更基層的層級,官員不僅缺乏權限,也不清楚白宮的具體計畫。該官員無奈說:「即便安排到了會面,除了一則好聽的社群發文外,你什麼也得不到。」

另一位外國外交官表示,其政府正透過各層級聯繫川普的多位幕僚,但多數人要不是毫無回應,就是僅願意「聽一聽」,不願採取任何實質行動。白宮遲遲未與相關國家接觸,成為談判停滯的明顯徵兆。

不過,白宮如今面對來自全球多國的協商請求,讓原本人手就有限的貿易與經濟團隊陷入調度困難。

曾任柯林頓政府商務部官員、現任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賴因施(Bill Reinsch)表示,「毫無疑問,如果他們試圖同時處理所有談判,勢必會出現資源不足的問題」,「但我認為他們最後會採取優先排序的方式……我們會看到接下來輪到誰,某種程度上就是誰先跨進門。」

與此同時,有些國家可能不得不採取報復。一位長期嘗試聯繫川普各層級官員的外國外交官表示:「我們仍相信展開談判才是更合理的選擇,但問題在於,他們根本沒在談。」

川普 關稅

延伸閱讀

美財長曝白宮列優先談判清單!點名台灣有望加入阿拉斯加天然氣計畫

撼動國際經濟!川普高關稅政策是談判籌碼,還是引爆貿易戰的導火線?

與南韓通電 川普對大陸喊話:正在等你們的電話

川普高關稅對準86國 業者無法再遷廠與洗產地

相關新聞

路透:川普下令調查關鍵礦產進口 凸顯美依賴中國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調查對所有美國進口關鍵礦產徵收新關稅的可能性,路透社指出,這項命令使得美國過度依賴中國等國家提供加工後關...

美中貿易火拚卻離不開MIT? 紐時:兩國難擺脫對台灣晶片依賴

紐約時報16日報導,儘管美中兩國貿易關係持續緊張、互徵關稅措施不斷升級,雙方卻面臨一項無法迴避的共同挑戰:對台灣半導體的...

不只145%!白宮最新聲明:對中國關稅增至245%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白宮最新聲明指出,由於中國採取報復行動,對中國進口美國的商品關稅已由現在的145%提高至245%。

川普關稅重擊!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每年恐損失逾10億美元

路透引述兩名知情人士消息獨家報導,根據上周在華府與官員和議員討論的行業計算結果,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的新一波關稅措施,可...

繼半導體和藥品後!川普再啟動關鍵礦產調查 加關稅箭在弦上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15日簽署行政命令,指示針對關鍵礦產加徵關稅啟動調查,以確保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韌性。

川普可能暫時豁免汽車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十四日表示可能暫時豁免汽車關稅,但美國商務部十四日發布兩份通知表示,將調查半導體、半導體製造設備、藥品及其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