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紗窗、念普渡文、幫企業做地圖 29歲小房仲連莊千萬業績王

【文●韓化宇】
早上九點,位於高雄巨蛋附近的信義房屋明華博愛店,在這裡服務的仲介王韋捷,如往常一樣,精神抖擻的手持掃把和畚箕,將店門外打掃得一塵不染,開啟新的一天。
「王媽媽,早啊!」他用宏亮的聲音,向住在隔壁的退休老師打了聲招呼。
「我家紗窗壞了,蚊子都跑進來了,可以幫我修理嗎?」「當然沒問題,今天下午方便嗎?」王韋捷爽快的答允。
修理紗窗可不簡單。破損的紗網得先拆下,用牙刷刷掉溝槽裡的灰塵,再用滾輪將新紗網塞進溝槽,最後裁掉多餘的部分,才能大功告成。
這對缺乏經驗的人來說是一項耐心活,但王韋捷卻得心應手,「如果有一天不做房仲,我大概能轉行去修紗窗吧!」他受訪時靦腆一笑,彷彿還帶著剛離校的青澀與稚氣。
入行僅5年,連莊高雄業績王
深入街巷,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我」
今年二十九歲的他,入行僅五年,但做生意的老練早已看不出絲毫稚嫩。
二○二三年,他年度業績首度突破千萬元,登上信義房屋在高雄的業績王;二○二四年儘管房市成長趨緩,他全年業績仍大增一四%,達到一千四百萬元,連續兩年摘下業績王的頭銜。
他沒有顯赫的學歷、出眾的外表,一頭捲髮成了他的標誌,熟識的客戶都叫他「Q毛」。和大多數年輕房仲一樣,騎著摩托車奔波於街巷之間,帶買家看房,幫屋主整理房屋,碰到忙碌的時候,深夜十一、二點才返家。
他有什麼特殊本事,能在短短五年內,連續兩年突破千萬元業績?
關鍵是,他設法成為社區的「小幫手」,不僅會修紗窗,還會念普渡文,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成為小幫手,大家才會第一時間想到我,不管是買房子、賣房子,我都會是他們的首選,」王韋捷分享秘訣。
要成為里民的小幫手,第一步,是找機會接觸左鄰右舍,讓大家認識你。
王韋捷入行時是二○一九年,當時房市並不好,要爭取到生意,就必須比同業們更早接觸到房屋的買、賣雙方。
為此,他給自己出了一道功課:每天堅持打二十通「有效電話」或是完成六組「有效行程」,也就是不論是電話聯繫或是見面洽談,一定要接觸到一筆交易案的關係人,除了買賣雙方,還包括他們的親朋好友,以及平常會接觸到的人。
例如聽說某社區的李伯伯有賣房打算,即使見不到對方,他也會和李伯伯住家樓下的便利商店店員攀談,「簡單聊兩句也好,目的是讓屋主周遭所有的人知道,有個年輕人很積極想拜訪他。」
王韋捷會仔細留意與居民搏感情的機會,像有次發現,社區內的住戶因為屋齡較舊,紗窗經常脫落,他趕緊上網查詢如何修紗窗,練習幾次後,就跟住戶說:「紗窗壞了找我,我免費幫大家修!」
住戶聽聞當然高興,紛紛找上門,修紗窗從此變成他的副業,「我可是修過超過一百片紗窗!」王韋捷笑說,「連社區辦中元拜拜要念普渡文,也是第一個找我!」
除了服務住戶,警衛也成「情報站」
春節休假不歇息,靠勤奮攻克屋主
要和社區打好關係,不只局限住戶,就連大樓的警衛,也不能放過。
王韋捷說,很多優質的房屋因為條件太好,未透過仲介,消息一放出去就成交了,因此,房仲必須在屋主有意賣房的念頭才剛萌生時,就要趕緊和屋主接洽,才有機會爭取到生意。
而大樓警衛往往是消息最靈通的人,是大樓的「情報站」:幾樓的李先生中樂透、某戶的王小姐剛懷孕⋯⋯,這些鄰里之間的第一手訊息,他們總能迅速掌握。
為了和警衛混熟,王韋捷先和工作最乏味、負責管理大樓車道的警衛說聲:「今天很冷喔,辛苦辛苦!」觀察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回:「不會啦,習慣了,你來拜訪客戶喔?」代表防備心不會太重,這時就可以陪他閒聊,抽根菸打發時間,熟了就會變成「線民」。
他形容,這個過程就像「偵探辦案」,透過頻繁的明查暗訪,把屋主、買家的潛在需求全部挖掘出來。
不過,就算掌握想自售的屋主,對方也不見得想給房仲機會,這時,王韋捷攻克的方法是:讓對方看見他不輕易知難而退的誠意。
他回憶,過去曾有位醫師想賣房,這棟房子價值不菲,人人都想做這筆生意。然而,他前後拜訪了十五次卻始終吃閉門羹,「我去查了資料庫,才發現我們公司總共拜訪他超過一百次!」他不服輸說,「這代表他真的很難攻克,但越是這樣,我就越想突破!」
趁著農曆新年,他決定再試一次,直接登門拜訪。敲門時,他禮貌說:「您好,我是韋捷,抱歉過年打擾您,有個小禮物想送給您,送完我就離開。」沒想到,那名醫師竟開了門,笑著說:「過年還這麼拚,你也太辛苦了吧!進來坐坐吧。」就這樣,這位曾讓房仲們屢屢碰壁的屋主終於被他說服,交易順利達成。
幫百億上市公司做客製化地圖
他拚實地考察,2年成交17筆商用案
近年企業紛紛赴高雄設廠,他也把握商業不動產的交易機會。但企業老闆們不同於一般民眾,不願花太多時間跟房仲洽談,於是,王韋捷製作一份份客製化的企畫書,將一個區域內所有適合設立分公司、興建廠房的地點,在地圖上標示出來,然後逐一分析每個地點的優缺點。
有一家資本額八百億元的上市公司,就委託他尋找高雄分公司地點,「我把它想坐落的區域內,適合設立分公司的地點全部列出來。我不是靠查詢資料庫,就是一個、一個點去考察。」靠著勤跑、勤做調查,過去兩年,他成交了高達十七筆的商用不動產。
王韋捷能成為高雄業績王,憑著就是貫徹「一勤天下無難事」的精神。只是,這個精神在過去一年房市暢旺時,已漸漸被房仲人員遺忘。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之前房市景氣大好,房仲一接到案子,下一刻就賣出了,「機會財太好賺了,大家自然不會想到耕耘社區、耕耘客戶。」
當景氣轉差時,平日認真耕耘社區的房仲,才能在汰劣存優的競爭中存活,體會到豐收的喜悅。
王韋捷說,剛入行時,沒有完成一天的目標,例如拜訪足夠多的關係人時,會憂慮的睡不著,擔心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那個過程很痛苦,但時間久了,當客戶信任他、並開始回饋他的時候,就盼來了收成之日,「你會覺得越來越輕鬆。」他堅信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基本功扎實,業績自然水到渠成。」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