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極端情境曝光 台灣GDP成長率恐剩0.16%...中經院罕見提3劇本

文.黃靖文
美國總統川普4月提出對等關稅,撼動全球政經局勢。中經院周五(4/18)發布2025年第2季台灣經濟預測,由於川普新政難料,中經院罕見對未來經濟成長預測,提出了3套劇本。
在最樂觀情境下,對等關稅維持10%,且3C產品有望豁免,台灣2025年全年GDP成長仍可望維持2.85%。在最悲觀情境下,對等關稅談判失控,全球陷入經濟衰退、停滯性通膨,台灣全年GDP成長恐怕僅剩0.16%。
這是中經院發布經濟預測以來,首度擬出3套劇本。中經院長連賢明坦言,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人知道美國的對等關稅達到多少,也沒人知道這場關稅戰會持續多久。
不過,他認為,最有可能發生的仍是樂觀到中性的情境。
中華經濟研究院周五(4/18)發布2025年第2季台灣經濟預測,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影響,中經院罕見針對全年GDP預測,提出3套劇本。
中經院長連賢明坦言,時下沒人知道最終對等關稅的數字,也沒人知道這場關稅大戰持續多久、規模多大。因次,中經院首度以樂觀、中性、悲觀3種情境,來預測2025全年經濟變化。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瞬息萬變,原本台灣遭課徵32%的對等關稅,遠高於周遭的日本、南韓。只是,川普政府急轉彎,原定4月9日上路的高額對等關稅,延遲90天,僅有10%基準關稅上路。
樂觀情境:川普對等關稅未擴大 台灣GDP仍曾2.85%
連賢明指出,在樂觀的情境下,台灣2025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仍可望維持在2.85%,CPI年增率則是維持在2.08%。
由於川普對等關稅的時程,很可能在90天緩衝期後出現變化。中經院推估,台灣2025年經濟成長走勢將呈現「先高後低」。上半年經濟成長率為3.06%,下半年則是2.65%。
連賢明補充,這是假設科技與3C產品列入關稅豁免清單,且未來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維持在10%,並未與其他國家有明顯差異。
中性情境,台灣遭加徵略高對等關稅 GDP成長降至1.66%
倘若台灣遭加徵的對等關稅,最終達到10%~20%之間,但與競爭對手稅率相近,並未處於相對不利情境。中經院認為,此時台灣2025年經濟成長率將落入1.66%,在中性情境下,中經院推估,台灣2025年GDP走勢上半年將維持在2.06%,下半年則降至到1.29%,CPI年增率則會降至1.99%。
最悲觀情境…全球經濟衰退 台灣GDP成長直墜至0.16%
最悲觀情境下,台灣2025年GDP成長率恐怕直墜至「0.16%」,僅剩微幅成長的空間。
連賢明點出,儘管悲觀情境不太可能發生,倘若美國高額關稅計畫維持,且台灣與其他國家關稅出現差距。同時,美國與各國的協商持續惡化,導致全球出現經濟衰退,甚至出現停滯性通膨,此時台灣經濟就僅能維持微幅成長。
連賢明強調,中經院認為最有可能的情境是樂觀到中性,中經院認為全球經濟衰退發生的機率僅有20%。不過由於對等關稅難預料,海外機構如高盛,也點出美國經濟衰退機率為45%、穆迪則認為達到40%,因此才會提出3種情境。
若美中談判惡化 是福是禍仍難料…
連賢明點出,目前美中兩國互課報復性關稅,因為這兩國都是台灣的重要出口國,勢必會對台灣經貿造成衝擊。根據統計,今年Q1中國、香港的出口額,佔我國總出口額占比已下降至28.35%,美國佔比則是25.45%。
根據世界銀行報告中指出,若美國對所有貿易夥伴提高10%的關稅稅率,將導致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減少0.2個百分點,美國經濟成長率下降 0.4 個百分點;若其他國家採取對等的報復措施,將使美國之下降幅度擴大至0.9個百分點。
不過,連賢明也點出,從川普第1任期的結果來看,原先在中國的供應鏈,許多都轉到台商,因此是福是禍仍難以預料。
只是,目前延遲90天的對等關稅政策,對東亞地區幾乎施以較高稅率,原本川普1.0催生的離岸外包、友岸外包,未來是否轉向回流美國,使得全球經濟結構與資源配置面臨轉型與重整,仍待觀察。
延伸閱讀: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勞退不是「活愈久領愈多」?專家:領到「這時」為止…一文看請領條件,60、65、70歲退休可領幾年
103萬股民注意!中信金(2891)、華南金(2880)股東會紀念品出爐,「這天前」買進、零股股東也能領
0056、00929...4月除息ETF「54C」佔比狂飆,買幾張要扣稅?小資族快看:這檔配息逆勢加碼,還能退8.5%稅
2025報稅/所得稅申報最新級距、綜所稅免稅額、扣除額必看!4口之家如何多省稅1.8萬?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