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為何更愛股票而非房地產、關鍵在這「5分鐘」 年輕人該買股還房?股神說先確認一件事

【撰文/數位內容部整理】
股神巴菲特週六(5/3)主持第60場波克夏股東會後宣布退休,將把棒子交給副董事長阿貝爾,他在整場4個半小時過程中,談了不少關於投資甚至職涯相關議題,其中,房地產交易也在問答環節中提及。
被問到房地產和股市的交易,為何股神更是青睞股票?巴菲特說,房地產交易其實比股票交易困難得多,因為談判過程需要更長時間,而且涉及多方。
房地產其實難度要比股票大得多
「就房地產而言,其實難度要比股票大得多,尤其是交易談判和時間成本,所有權涉及多方,有時當房地產陷入困境要交易的時候,你會發現你面對的不僅僅是股東,雖然不良資產拍賣,有時候會有便宜貨,但通常證券市場更常提供便宜、且交易起來也容易的機會」。
他認為和房地產相比,美國股票的機會更是多得多,「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股票交易可以在交易平台上幾秒鐘內完成,但房地產交易並不那麼簡單」。
和老戰友看法不同「蒙格很享受房地產交易」
不過,他也提到老戰友查理·蒙格和他的想法不太一樣,「蒙格很享受房地產交易,在他生命的最後5年裡做了不少交易」。
巴菲特也回憶,曾在2008年和2009年做了幾筆房地產交易,但花費的時間與在股市做些更聰明、可能更有價值的事,根本無法相比,「在房地產交易的過程中,每句話都和每個人一樣重要」。
股市交易5分鐘內完成,但簽協議只是開始
「但股市的交易不同,當你走進紐約證券交易所時,你可以完全匿名完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交易,而且5分鐘內完成,而簽署房地產協議通常只是完成了一半,因為貸方、租戶和當地監管機構,可以重新開始談判,需要就條款和條件進行無休止的反覆討論,相較之下,股票購買在交易執行時就完成了,沒有交易後重新談判的餘地」。
若只為減少持有現金而買房地產「世上最愚蠢的事」
對波克夏來說,算盤很明確,巴菲特說手握3477億美元現金,透過不完全投資賺了很多錢,若只是為了減少現金餘額、例如把其削減至500億美元,而強制資本進入房地產「將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
雖然股神在人生最後一場波克夏股東會上,說明自己對股市投資更勝房地產投資,但這是就大筆房地產交易來論述的,但對於一般人是否買進房屋,他則另外有建議。
年輕人問要買股還買房?巴菲特:先確認這件事
2012年,巴菲特回答年輕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我該買股票還是買我的第一套房子」?當時他說:「好吧,如果我知道未5年或10年我想住在哪裡,我就會買一套房子,並用30年房貸來融資,這會是一筆很棒的交易」。
他甚至給了一些額外的建議,「如果你手頭寬裕的話,可以考慮購買幾套房子,以低價買下然後出租,對於那些能揮舞錘子並處理1、2個房客的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壞主意」。
房地產格局已變,股神更重視流動性強的證券
而時隔12年後、2024年的房地產格局已經改變了,那巴菲特的建議仍然有效?答案仍是肯定的,不過還有一些額外的考慮。
巴菲特現在的偏好,凸顯了當今市場對投資組合配置有著更廣泛爭論,因為隨著股票和房地產價值不斷上漲,他對流動性強、透明證券的認可表明,他認為這是實現資本複合成長的最清晰途徑。
身家高達1682億美元,卻只擁有一老宅
股神目前是全球第五大富豪,富比士初估他的身家高達1682億美元,面對股市的震盪,2025年他的財富依舊增加164億美元,成為唯一財富增加的十大億萬富豪。
巴菲特住在1958年購買的那棟位於奧馬哈簡樸房子裡,當時他以31500美元價格買下,面積約6570平方英尺、擁有5間臥室,目前價值約140萬美元。
70年代曾買海濱別墅,賺735萬美元賣出
另外他在加州拉古納海灘曾擁有一棟海濱別墅,在70 年代以15萬美元價格購入,並於2018年以750萬美元價格售出,這可以說是他揮霍的一種方式。
而其他財產來源,幾乎是全部持有206,363股波克夏A股,他承諾捐出大部分財產,主要捐給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不像科技巨頭愛豪宅,忠於奧馬哈5房住宅
儘管科技巨頭紛紛投資馬里布豪宅和紐西蘭的豪華度假村,巴菲特仍忠於他在奧馬哈的5房住宅,沒有私人島嶼、沒有有護城河的豪宅,僅有一棟非常有人氣的房子和中心地帶的景色。
股東大會聽完巴菲特對房產的看法後,或許得到的答案是:簡單和速度很重要,無論是尋找高價位的科技股還是消費必需品,都應該聽取巴菲特的建議,青睞那些只需按一下按鈕、就能抓住或退出機會的市場。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富邦金才宣布發4.5元,股價就從85→78元...該等除息嗎?不怕賺股息賠價差?「1個關鍵」別急著停損
發錢了!勞保年金、勞退、國民年金…勞保局19項給付領到月底,這筆錢5年內沒申請就充公
日本賞雪賞櫻48天只花6.2萬!她43歲提早退休「一年出國156天還存下6成收入」:我不是窮遊,我是賺很大
他買200張台光電(2383)跳空跌停、忍痛砍在7塊:每天吃一樣便當、讀K線贖罪「融資本身就是妖魔」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