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募10億找潛力高中生!30萬學雜費減免、再給30萬「存摺」 薈萃基金要做哪些事?

【撰文/黃靖文】
政治大學即將在2027年創校滿百年,為了迎接百年校慶,政大以「政大百年 沐光前行」為主軸,請來知名設計團隊打造全新百年識別設計。更邀請已畢業校友拍攝今年校慶的慶賀短片,包含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城邦執行長何飛鵬等人。
同時,為了準備迎接百年校慶,政大也宣布啟動「百年政大薈萃基金」,目標是向各界募款10億元,用於匯聚英才、延攬頂尖師資、開創嶄新教育型態,以及修復政大精神地標四維堂。
政治大學2027年就要迎接創校百年,為了替百年校慶預做準備,政大宣布啟動「百年政大薈萃基金」,目標是向各界募款10億元。同時,政大更以四維堂的輪廓,重新設計了百年的識別圖樣。
政大更率先預告「神秘影片」,找來多位重量級嘉賓拍攝影片。這些校友過去都是政大橄欖球隊的隊員,每位都大有來頭,譬如城邦執行長何飛鵬、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音樂製作人陳子鴻等人。
這幾位「政大橄欖球隊OB」,精神抖擻在低溫9度的天氣,共同在政大「打橄欖球」,並拍攝成一支影片,象徵百年樹人、桃李滿天下的傳承精神。
以「四維堂」輪廓 打造政大百年識別設計
邁向百年校慶之際,政大以「政大百年 沐光前行」為主軸,象徵傳承與創新並行,以知識之光照亮未來的道路,承續榮光、再創高峰。這次政大更攜手知名設計團隊IF OFFICE,打造全新百年識別設計。
識別圖樣的設計理念,從政大精神地標「四維堂」出發,以幾何線條構築四維堂的輪廓,搭配流動的曲線描繪出指南山、指南溪與景美溪的環繞意象,傳遞政大「山環水抱」的山城特色與永續共生的理念。
政大募集10億 整修四維堂、延攬頂尖師資
政大這次啟動「百年政大薈萃基金」,要向全球政大畢業校友,以及社會大眾發出「捐政」邀請。政大副校長蔡維奇說明,未來基金將聚焦於「點亮璞玉計劃」、「政聚英才計畫」、「X實驗學院社資樓計劃」、「四維堂風華再現」四大核心項目。
募款的10億基金中,其中有9000萬會用於整修四維堂,活化2樓空間、優化舞台。蔡維奇說明,四維堂不僅是政大社團成果發表場地,更是政大人必唱的合唱比賽「文化盃」場地,挖掘出蘇打綠青峰的賽事「金旋獎」。
挖掘潛力高中生 政大祭高額獎學金與減免
蔡維奇補充,另外有3.5億元用於點亮璞玉計劃,培育國家社會所用的人文社科人才,將選拔潛力高中生,對於有特殊表現的學生、經濟弱勢,或是有得到特殊獎項如文學獎,但不一定能被傳統選才機制如考試發掘的優秀人才。
蔡維奇指出,點亮璞玉計劃預計每年招收50名,學校不僅會支持學生30萬學雜費減免,並提供30萬元的「學習存摺」,提供學生用於國際交流、社會實踐、創新創業。
延攬頂尖師資 打造創新課程
政大校長李蔡彥點出,由於國內受少子化影響,不只學生難招,延攬、留任頂尖師資更是難題。
近年,政大商學院名譽教授司徒達賢、會計系講座教授吳安妮、法律系講座教授蘇永欽等大師級學者相繼退休。蔡維奇點出,未來5年內,政大將有百位資深教師屆齡退休,十年內將攀升到300位。
因此,此次募款經費也有3.5億將用於「攬才、留才、研究增能」三大核心。蔡維奇點出,政大將會延攬世界級學者,同時培育年輕潛力學者,同時,針對講座、特聘教授,提供彈性薪資與獎勵方案。另,有2.1億將用於創新課程、陪伴輔導,與跨院合作。
政大校長邀校友「勇征百岳」
李蔡彥表示,政大培育超過1萬7000名服務於公部門的專業人才,包括政務官、法官、外交大使與高階文官,無數校友在公務、法政、外交、金融、文化、教育等重要領域深耕貢獻。
百年校慶系列活動中,校長李蔡彥將「勇征百岳」,號召百位校友攀登台灣高山,攻山巔齊唱校歌。此外,並規劃跨世代音樂人回娘家,展現音樂的世代傳承與跨時代的青春記憶。
政大在百年校慶,也會擴大舉辦世界校友嘉年華,邀集來自四大洲、超過二十個國家,預計上千名世界各地的政大校友為母校慶生。此外還有影響力論壇、雄鷹盃國際籃球邀請賽、百年校史系列特展等。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富邦金才宣布發4.5元,股價就從85→78元...該等除息嗎?不怕賺股息賠價差?「1個關鍵」別急著停損
發錢了!勞保年金、勞退、國民年金…勞保局19項給付領到月底,這筆錢5年內沒申請就充公
日本賞雪賞櫻48天只花6.2萬!她43歲提早退休「一年出國156天還存下6成收入」:我不是窮遊,我是賺很大
他買200張台光電(2383)跳空跌停、忍痛砍在7塊:每天吃一樣便當、讀K線贖罪「融資本身就是妖魔」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