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川普權力再大 比不上全球消費者

【文 童子賢】
川普政治談判宛如直播秀,素人政治家擺脫過往外交禮節,也不同於傳統的嚴謹談判,因此更增加了世局的複雜性。
幸運的是(阿Q式的思考),全球企業包括美國跨國企業、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都正同時面對難以捉摸的川普,而不是只有台灣產業獨自承受。
台企在川普狂潮下如何生存?
首先,短期現象用短期方法解決、長期現象用長期方法解決;其次,檢視自己的經營基本條件來做出決策。
科技產業的發展要素為資金、技術、訂單、消費市場、製造基地。第一項的資金,台灣相當充裕,不成問題;最後一項的製造基地,中美貿易戰後,原本在中國的台廠,已有三至四成產能逐漸分散到泰國、越南、印度、墨西哥,甚至回流台灣。
至於技術、訂單、消費市場這三個要素,台灣科技業與美國的技術、訂單、消費市場的關係都十分密切。台灣與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早已形成科技走廊,被稱為「灣與灣的合作」。
因此審視現實因素,當前台灣科技產業順應現實(川普狂潮),跟著美國政府政策方向走,即使只是為了應對「短期」政策,也尚屬理智選擇。一種短期先跟上去,長期再觀察未來走勢的務實選擇。
高階服務業太好賺,誰要去做工人?
21世紀的今天,情勢已經不同了,美國製造業雇用勞動人口僅佔非農人口的8%。因為過去50年,美國高階服務業崛起,吸納了最多菁英人才,同時也是商業體系中「獲利豐厚」的領域。根據2022年統計,美國各產業GDP佔比約為農業1%、工業17.6%及服務業81.4%。
高階服務才是美國富裕的基礎,是「贏的方程式」。論商品貿易量,中國的確已超越美國,但若加上高獲利的服務貿易,美中的貿易總額其實在伯仲之間。
美國患了「富貴型」荷蘭病
從服務業角度,美國高價值、高獲利的服務業數十年來蓬勃發展,包括影視、娛樂、科技、半導體設計、電子商務平台、跨國金融、速食餐飲、快捷郵遞衛星通訊,甚至高等教育……,都獨步全球,為美國人民帶來豐厚所得。
服務業帶來的富裕,對內排擠了製造業的就業意願,對外使美國製造成本居高不下,以致美國製造的某些工業產品國際競爭力下滑。
也就是說,並非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更不是台灣「偷走」了美國的製造業。
美國人均GDP高達8.277萬美元,跟其餘國家比,代表美國工人薪資約是德國的1.5倍、日本的2.5倍、墨西哥的6倍、越南的19倍、印度的33倍。
當同一部汽車分別被美國或其他地方製造出來,如果品質差不多,試問消費者,你會買偏貴的美國汽車,揚棄日本、墨西哥製的汽車嗎?
全球消費意願,總統也難撼動
經濟學家海耶克曾說「市場比政府聰明,」消費者要掏口袋時,比政府聰明。
全球經濟的流動與走向,不是服膺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而是掌握在全球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上,這和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一樣自然。
歐洲、非洲、亞洲消費者肯不肯掏荷包買美國製造的產品,是權力強如美國總統也無法改變的現實。
因此許多人難免懷疑,川普的政策影響力是否只限於任期這4年?之後就人走茶涼?
【延伸閱讀】
道瓊崩1679點、費半暴跌9.8%,全球股災怎麼辦?傳奇投資人開示
對等關稅重擊,台股吞史上最大跌幅!第二季哪些股票可以買?AI股為何不能碰?
Netflix上架多部《名偵探柯南》劇場版!該怎麼選?終極挑選指南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