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驚傳凶殺!他求復合不成 竟持刀刺女友胸口命危

沈伯洋「我們提的假日被拒」遭打臉 綠委提案竟全撤了

房價一直漲是政府在炒?鄉民開地圖砲:捷運都蓋錯地方了

南投瀕危學校翻身奇蹟小學 校長如何刷新小鎮紀錄、家長跨區搶讀?

南投秀林國小全校都會獨輪車,校長相信玩得自信的學生,也能在學業上有好表現。近年學科成績確實有目共睹。 莊凱程攝
南投秀林國小全校都會獨輪車,校長相信玩得自信的學生,也能在學業上有好表現。近年學科成績確實有目共睹。 莊凱程攝

受少子化與人口外移衝擊,許多偏鄉小學正在整併邊緣苦苦掙扎,南投竹山秀林國小校長楊清豐卻逆勢帶領學校成長,學生數9年暴增3倍,從被嫌爛到如今擠破頭。他有什麼「魔法」?

走進南投竹山秀林國小的校長室,像走進馬戲團倉庫。

等身高的魚形大風箏掛在屏風,帶有鐵鏽的獨輪車靠在雜物堆旁,畫具、畫架與木工工具堆在窗前,還有十幾座獎盃錯落放在地面與櫃上。

這些全是校長楊清豐的收藏與嗜好,辦公座位後方還有幅巨大城市夜景掛在牆面。「喜歡玩攝影,自己拍的,」他不好意思地說。

南投秀林國小校長楊清豐帶領瀕臨廢校的秀林國小,成為搶手學校,許多學生跨區就讀。 莊凱程攝
南投秀林國小校長楊清豐帶領瀕臨廢校的秀林國小,成為搶手學校,許多學生跨區就讀。 莊凱程攝

他穿梭各界玩出豐富人生,同時把這份精神融入治校理念,喊出「玩轉竹山森林小學」的口號,要求所有學生都要會演奏竹樂和騎獨輪車等,從中學會耐挫與獨立等軟實力。

學生表現好,家長口耳相傳,瀕臨廢校邊緣的秀林國小經過9年竟搖身成為搶手學校。從單年新生數不到3名如今年年招滿20人,刷新竹山的小校紀錄,堪稱奇蹟小學。

學校被嫌爛、老師也離開,花兩小時說服家長

難以想像,眼前明亮且竹藝品四處點綴的校園,過去曾如廢墟,是當地家長口中的「爛學校」。

回首2015年接任校長,楊清豐坦言需要勇氣。

【小檔案】楊清豐

出生/1971年

現職/南投縣秀林國小校長

學歷/彰師大藝術研究所碩士

經歷/台中市東興國小、南投市光華國小、埔里鐘靈國小主任等

畢業自彰師大藝術教育研究所,他曾輾轉任教於台中與南投多所小學,甚至經歷分校整併。他早已見過大風大浪,實際走入秀林才發現挑戰艱鉅。

「那裡原本長滿一片姑婆芋,」楊清豐指著中央穿堂上的屋頂說。他當年與總務主任走上屋頂,花了整整一天才清完。不只屋頂植物叢生,校地多處步道佈滿容易讓人跌倒的濕滑青苔。穿堂還有燕子築巢,行經時得留意燕子低空飛過與鳥糞。

硬體百廢待舉,校內人數同樣少得可憐。他接任時學校僅有約20人,因為幾乎沒有新生就讀,在縣府「三人不成班」的規定下,班級數從6班被迫減至4班。

部份學區家長對學校前景沒信心,提早把學生送去其他學校形成惡性循環。老師同樣擔心學校被裁撤,紛紛申請調任,最後只剩兩名老師留下。

對一名新任校長而言,楊清豐手上幾乎集齊所有爛牌。但他選擇視危機為轉機,因為百廢待舉等同拓荒,眼前是一片新大陸供他大展拳腳,透過資源調度與努力奔走,硬是扭轉牌局。

學校沒老師,他上任時拚命招考,迎來一批年輕新血,願意陪著他嘗試新教法。家長不敢來,他學區內挨家挨戶說明教育理念,最久一次談了兩個半小時。

「先跟阿公阿嬤講,爸爸下班回來我再講一次,媽媽下班回來我又講一次,」他哭笑不得。

在團隊拚搏下,學校漸有起色,前兩三年新生數仍維持低檔,後來人數愈來愈多,如今全校有6個班共76名學生,其中59名為跨區就讀。許多家長想送孩子來讀還被婉拒,原因是校內可接駁學生的車棚不夠大,顯見搶手程度。

玩獨輪車的自信經驗,讓學生課業也變好

秀林能翻身,有理念、團隊與資源三大關鍵。

楊清豐重視「玩」,認為學生能藉著玩耍變得自信與聰明,這樣的教育理念來自他的成長經驗與實證研究。

54歲的他幼時在屏東市的高屏大橋旁長大,童年常在田野間嬉戲,喜歡抓小鳥、釣青蛙。

北上念大學時為了打工賺錢,曾考取救生員執照擔任游泳夏令營的教練,工作忙到腳毛曬成金色。大學時被老師莫名推坑學獨輪車,如今是獨輪車協會認證的裁判與教練。

抱著「多學一點不會少一塊肉」的心態,他的才藝多到讓人眼花撩亂。看似博雜,但他認為正是這樣的跨界經驗,讓他在無形中養成許多難得的軟實力。

南投秀林國小竹樂團是全縣第一。 莊凱程攝
南投秀林國小竹樂團是全縣第一。 莊凱程攝

「現在孩子感覺統合能力變很弱,」他感嘆,當代家長孩子生得少,大人都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加上常用3C育兒,孩子少了許多自由探索玩耍的經驗,感統能力變很差。

為此他努力把孩子從螢幕中拔出來,把玩性找回來。他引進竹樂、竹藝與獨輪車課程,這些課外活動背後都有教育考量,譬如獨輪車可以鍛鍊平衡與耐挫力,學生如果能把這麼困難的才藝學好,有了自信後學其他科目時會更有信心。「這是高峰經驗,」他引教育心理學的專有名詞解釋。

公立學校被他打造成實驗學校一般,楊清豐坦言自己在推動時多少有顧慮,不確定教師與家長接受程度與成效。

為此他循序漸進,譬如推獨輪車,他先帶自家3台來學校找有興趣的同學嘗試,教師與家長看到學生表現好,自然提升投入新活動的動機,最後成為全校運動。

陪楊清豐一同打拚9年的教務主任盧孜瑛指出,團隊願意陪著他嘗試,主因是他總親力親為,不會把工作丟給基層做。教學過程中看到孩子有進步,且家長支持,自然願意繼續做下去。

呼朋引伴爭取千萬補助,幫家長「全日照」

空有理念與團隊還不夠,軟硬體設備都要錢,如動輒3000元的獨輪車,秀林為了讓學生一人一台,全校竟有80台。

楊清豐透露,秀林極少募款,能有這麼多資源,全靠爭取教育部競爭型計劃經費。待過都市與偏鄉小學的他歷練豐富,手把手帶著老師寫計劃,上任至今申請到的經費高達1800萬。

南投秀林國小學生的精采表現,讓家長感動落淚。 莊凱程攝
南投秀林國小學生的精采表現,讓家長感動落淚。 莊凱程攝

開源之餘秀林也節流,譬如校內獨輪車變多需要車架,外頭買起來動輒2萬多元,楊清豐找當地鐵工幫忙,在既有鐵架上加一層,不到一萬元就搞定。

在他的資源調度下,學校提供「全日照」服務,低年級可以在學校待到4點,中高年級能待到5點,相比一般學校部份天數只上到中午,家長可以晚點接送學生。且學生課外活動費用極低,一週僅170元,遠低於坊間安親班或才藝班,讓當地家長能輕鬆負擔。

讓家長與學生津津樂道的是,學生有許多校外活動,曾去過基隆海科館、北美館與屏東海生館等。有一年,校長意識到學生常演奏曲目《外婆的澎湖灣》卻從未去過澎湖,後來竟申請經費帶學生搭機去澎湖表演。

沒有一個被落下,像施了魔法

在教師團隊的用心經營下,學生個個允文允武,秀林經驗如今被當作小校楷模。

走進校園,同一批學生上一堂課還在演奏竹樂,表演《沙巴之歌》與《將軍令》,下堂課就到操場集合練習獨輪車,展現牽手與站立等高難度動作。楊清豐難掩驕傲提到,秀林在這兩項競賽中都是南投第一名。

更難得的是,這些才藝並非少數學生專利,而是全校76名學生都會。「我們不希望有學生被落下,」他說。

如此堅持,是因為楊清豐來自困苦家庭,幼時父親常在外工作,幾乎是母親一人含辛茹苦拉拔他成長。秀林有不少孩子有同樣出身,種茶和務農者眾,有兩成多屬高風險家庭。

他在這些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期待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被看見。「有次家長看孩子演出看到哭,他不知道原來自己的孩子可以表現這麼好,」楊清豐提到。

回頭檢視學生學科成績,一如他的高峰經驗理論,表現同樣亮眼。近兩年高年級學生在國、英、數三科成績幾乎都高於南投與全國平均。

「楊校長好像施了什麼魔法,」前家長會長蔡鎮陽表示,秀林的學生每個人都很有禮貌與自信。他的其中一位孩子原先不太會念書,轉來秀林後因為參與課外活動建立自信,課業有所進步。

而同期,受少子女化影響,縣內國小新生數由103學年的3800餘人降至113學年的3100餘人,已有十校停辦。

南投縣政府教育處肯定,秀林國小在楊清豐的帶領下突圍,其能夠緊扣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積極尋求國教署與縣府資源,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做法值得借鏡。

採訪尾聲鄰近下午4點,校長室外的學生開始騎著獨輪車,大帶小在走廊上穿梭練習。這特別的窗外風景,待在馬戲團倉庫的楊清豐怎樣都看不膩。

【延伸閱讀】

巴菲特宣布年底交棒!臨別金句連發,揭下一波投資大機會

退休後能怎麼賺?外資投信戰將:別再迷信保守固定配息

想減肥,每天1萬步夠嗎?幾點走最好?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22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南投「罷馬」二階達標 馬文君嗆:尊重包容到此為止

影/攻破藍營鐵壁!南投「罷馬」宣布達標 送件數曝光

白沙屯媽到南投?擲出3聖杯 南投市長揭粉紅超跑入境路線和時間

南投師涉霸凌扯出案外案 同校師爆體罰:學生雙臂捏到瘀青

相關新聞

你喝水的溫度錯了嗎? 醫生:溫度比你想的更重要

很多健康報導和教練都強調喝水的重要性,哪些時候該喝冰水、哪些時候喝溫水比較好?

92歲阿嬤進健身房 從車禍後差點臥床 到放下拐杖、變「硬舉」紅人

每週日下午,是鄭陳金梅最期待的時光。

南投瀕危學校翻身奇蹟小學 校長如何刷新小鎮紀錄、家長跨區搶讀?

受少子化與人口外移衝擊,許多偏鄉小學正在整併邊緣苦苦掙扎,南投竹山秀林國小校長楊清豐卻逆勢帶領學校成長,學生數9年暴增3倍,從被嫌爛到如今擠破頭。他有什麼「魔法」?

全台普及率第二的運動 跑步經濟2000億!「想跑更快」有多好賺?

清晨6點,台北福和橋下,鞋底踩地聲此起彼落,全民跑步熱潮已快速蔓延。3年內,全馬「破3」的跑者激增近八成,為什麼愈跑愈快?跑班如何成為一門生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