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鐵金屬滿足綠能多元場域需求與挑戰

在「綠能工業轉型」、「電動車崛起」、「AI人工智慧半導體」的快速發展下,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資源爭奪的新時代。從過去的「石油」與「天然氣」的地緣政治衝突,走向今日以「金屬資源」為奪取目標的關鍵時刻,「非鐵金屬」與「關鍵性材料」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成為綠能供應鏈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
文.李振麟
在這場世紀資源豪奪強取的戰爭中,銅、鋁、鉛、鋅、鎳、鋰、鈷或稀土等金屬材料,重新定位成為國家經濟競爭力與科技技術發展的核心資源,更為各國供應鏈爭奪的首要目標。
面對未來,唯有結合技術創新、永續發展、資源回收與低碳材料的研發推動,才能讓這些關鍵性金屬資源發揮最大價值,實現全球能源與環境的雙重轉型。金屬礦物,將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原物料,而是構築未來綠色產業的重要生命橋梁,滿足綠能工業下的多元場域需求與挑戰。
非鐵金屬的戰略性價值─銅
銅本身具有優異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與抗腐蝕性,成為全球再生電力能源的關鍵性材料,也就是「綠色革命之母」,無論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電動車或儲能設備,都需要金屬銅導入,因此「銅」在綠能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性角色,「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到了二○二四年左右,傳統化石燃料逐步轉向再生能源,以及各國趨向電氣化能源轉型投資,對於金屬銅需求將呈現倍數成長。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
二○二三年的全球電網和綠能基礎設施的投資比重持續增加至二十八%,面對不斷暴漲的市場需求,智利與秘魯等主要銅礦區,卻面臨了開採上的困難度,全球性礦產資源供應鏈的潛在性中斷風險,也越來越沉重。
在太陽能板上的應用發展
太陽能板主要是由「電池板」、「配電箱」、「逆變器」與「電力輸送系統」所組成,這些元件的效應與穩定性,就是必須依賴「高導電銅」來維繫,藉由金屬導線將模組中的太陽能電池片連接起來,模組內部有銅製的匯流排與互聯銅條,使其有效蓄集電力並傳導,直流電部分則需經由「逆變器」,再行轉換成為「交流電」才能使用,然而逆變器內,就擁有大量的「銅線圈」以及「銅製變壓器」。
再加上配電箱與接線盒中的接觸端子,也是經由「金屬銅」來減少電阻損失。由於太陽能板皆設立於戶外,就必須要有防雷與接地的保護系統,以防止雷擊與可能的靜電干擾,因此擁有耐腐蝕性與導電性的「銅接地棒」與「銅導線」,也就被派上用場。
風力發電對金屬銅需求消費大
風力發電結構體,主要是由「發電機」、「葉片」、「塔架」以及「輸電系統」所組成,其金屬銅主要應用於發電機與輸配電源系統中。離岸風電機組的「發電機」核心是由轉子與定子線圈所組成,這些線圈就是由高純度的「漆包銅線」所繞製而形成。
另一方面,風力發電所產生的電力,需要經由「變壓器」來輸送至電網中,變壓器內核心,通常是由「銅片」或「銅線」所組成,再將電力透過「銅芯纜線」傳回陸地儲存起來,離岸風電每公里的海底輸電電纜,大約需用數百公斤以上的「銅纜線」原料,因此對於金屬銅的需求消費大,如台灣的「海能風場」與「彰芳風場」等區域。
是電動車最理想材料選項
近年來,隨著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銅的消費需求量也因此增加,因為「金屬銅」本就具有傑出的「導電性」與「導熱性」,自然就成為電動車中最理想的材料選項,電動車對於銅的需求是傳統內燃機汽車的兩倍,其銅料集中運用在「電池」、「電線」、「傳動軸」與「充電樁」上。
電動車的未來發展和金屬銅的消費需求息息相關,「銅供應量」是否能夠滿足電動車產業發展所需,成為所有業主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隨著科技技術不斷研發進步,「鑄銅技術」推動了電動車性能的高效率,也增加對於金屬銅的消費需求。在技術與銅資源結合下,帶動一個更具低碳潔淨的綠能工業,因此「金屬銅」在整個交通產業轉型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
如今電動車(EV)被視為綠色交通產業代表,其內部結構上更是離不開「銅」的機械物性應用,其銅含量亦高於傳統汽車,傳統車型僅約十五公斤左右的含銅量,電動車卻因為需要「大功率電纜 」、「冷卻散熱系統」以及「馬達繞線」等銅配件應用,還有從電網輸出電力的充電樁,更是需要「銅芯電纜」成為兩者間的電力能源傳導媒介,根據國際銅業協會(ICA)資料記載,一座標準的電動車DC充電站,在整體完整架構上,需要平均四十公斤以上的銅料。
電力產生後,就必須要有「儲能設備」的接收與調控,才能達成電力系統的完整應用,「銅」在儲能設施中,扮演著電力樞紐重要角色。就如同儲能電池(鋰電池),其內部集電結構,多數是使用「銅箔」,藉由銅箔本身的導電性與穩定性,來達到高功率輸出目的。
當儲能設施與電網相接時,通常會藉由「銅匯流排」來調控電力輸送,然而這些高導電流設備「匯流排」,通常是由「鍍錫銅板」製作而成。尤其是智慧電網中的「感測器」與「繼電器」,更需要藉由「銅箔」印刷電路板(PCB),來確保訊號上的穩定傳輸及資料即時交換。
另一方面,「金屬銅」本身就具有高度可回收性,且在回收的性能上,幾乎也不會有太大的物性改變。因此更適合於綠能產業。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每回收一噸的銅,就可節省約八十五%能源消耗,以及六十五%碳排放,在今日國際經商環境走向淨零碳排的關鍵時刻裡,金屬銅在綠能產業運用上,更顯得極為重要,不僅是綠色工業的關鍵性材料,也更能符合循環經濟的發展趨勢,對於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友善。
無論從風力發電到太陽能板,甚至於電動車以及智慧電網,「金屬銅」不僅推動能源轉型,更是綠電產業的重要基礎材料。隨著全球邁向「淨零減碳」方向推進,金屬銅保有綠能產業中可持續性發展,雖然目前短期內全球經濟受到美國總統 川普的關稅衝擊影響。但長期觀察綠能減碳發展趨勢,綠能產業鏈對於金屬銅、鋁與鐵的消費需求只會逐漸增加。然而銅礦業者,在礦場開挖採集方面,卻遇到困難度,近幾年以來,全球銅供應量增長緩慢,導致庫存上的短缺赤字居高不下,因此礦產資源開發改善,成為各國主要討論議題。
非鐵金屬的戰略性價值─鋁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邁向低碳永續發產進程中,金屬鋁本身具有「耐腐蝕」、「輕量」與「高導電」等物性,在現代綠能科技產業中,扮演極為關鍵角色。鋁的密度與熔點低易於成型,因此有助於輕量化產品製造,尤其是鋁本身的抗腐蝕性強,可於物件表面形成一層自然氧化薄膜,防止氧化,因此適用於航太產業、太陽能框、電纜線、散熱器與電池外殼等,使得「金屬鋁」成為科技產品與綠能設備中的理想選擇。
在科技上的應用廣泛
在電子與半導體科技上,金屬鋁因為本身擁有堅固的散熱特性,因此廣泛應用在智慧型手機與筆記電腦上。另一方面,「金屬鋁」本身的良好電阻特性,也常應用於電容器或晶片導線上。在航太科技與電動車產業中,鋁合金的輕量特質可以減輕整體物件重量,進而減少碳排量與能源消耗並提升續航里程。鋁本身的優異「導熱性」也適用於伺服器,以及散熱所需要的金屬鰭片與外殼,在儲能技術上,金屬鋁的「高能量密度」,未來也有機會取代鋰電池儲能設備。
在綠能產業發展有目共睹
金屬鋁的特質,在綠能產業發展上的成果有目共睹,「風力發電」項目中,由於潮濕的風場環境,無論階梯平台、發電機與變壓器外殼,長年位於溼氣重、鹽分含量高的環境中,因此鋁的「耐腐蝕」特性,就顯得極為重要,才能有效延長設備的壽命時間。另一方面,金屬鋁也被大量運用在「太陽能電池模組」的框架與支架上,取決於鋁的輕量與耐候特性,更有利於其施工作業與材料運輸便捷。
金屬鋁也適用於大型能源儲存系統(ESS)的電池外殼或電纜線中,因為鋁電纜的成本較低廉,重量也較輕,目前逐漸取代銅成為長途高壓電纜線選項之一,在「儲能設備」與「配電系統」項目中,金屬鋁佔有的比重持續增加。
金屬鋁的「循環性」與「可回收性」價值,也為人所稱道,再生鋁的製造耗能僅為原材料的五%,而且回收廢棄車輛與工業建材中的鋁材資源,可減少對於原礦產資源的再行開挖,因此回收鋁逐漸成為一種新興資源供應產業。目前全球許多國家已將這些「可回收性鋁料」,歸納為綠色工業戰略目標之一,進而實現環境保護與資源永續發展可行性。
鉛─在綠能與科技上的應用
鉛(Pb)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重金屬元素,隨著科技進步以及材料演變,「鉛」的技術應用早已超越傳統用途。即使在環保意識當道下,鉛本身的毒性也受到各界關注與限制,但是在某些綠能技術與電子產品中,鉛還是能展現獨特的經濟戰略價值。
無論是能源儲備、電動車、輻射防護等項目,「鉛」都能展現出在能源轉型,以及科技發展上的重要潛能,更是新一代「太陽能」與「電子科技」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金屬元素之一。目前最為人所關注的就是「鉛酸電池」的儲能技術應用,其廣泛使用在「太陽能」或「電動機車」等設施上,尤其是在低溫環境與高放電率下的表現最為穩定,特別適用於大型「儲能設備」的援助系統。
「金屬鉛」本身就具有良好的輻射遮蔽功能,因此被多數使用在醫學上的「γ射線」與「X光防護」材料,甚至於核電廠的輻射防護設施。另一方面,「鉛」與「鉛合金」,近年來也被運用在實驗室「熔融冷卻劑」,以改善核能發電的安全效率。在電子領域中,金屬鉛長期運用在電路板與元件封裝焊接,但受到電子產業走向「無鉛焊接」的無毒環境,鉛在電子科技業中的角色逐漸改變,然而鉛的「穩定機械性能」與「熱循環效能」,仍是某些軍工品主要關鍵材料。
雖然鉛的毒性有所限制,但經由「封裝」與「回收」技術,可以在環保與效能間取得一定平衡。全球有八十五%以上鉛來源是使用「回收料」,特別是從「廢鉛酸電池」中再提煉利用,更可減輕對於周遭環境的污染衝擊,在友善環境思維裡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金屬能源之一。
鋅─建構低碳能源產業潛力
鋅(Zinc)是一種灰白色金屬元素,擁有良好「抗腐蝕」與「合金」特性,「金屬鋅」主要應用在「鍍鋅鋼鐵」以防止物件受潮腐蝕。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以及電池儲能系統進展,在科技與綠色能源的發展過程中,金屬鋅逐漸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再侷限於「防鏽塗層」與「金屬材料加工」,而逐漸邁向高科技以及綠能材料生活圈。今日「儲能系統」在再生能源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金屬鋅」為主要的電池應用,也有了安全性及資源回收可得性,越來越得到市場消費者青睬,建構起低碳能源產業的未來潛力。
「金屬鋅」另一項主要應用,就是對於「再生能源設施」保護。無論是離岸風電、太陽能等主要支架長期曝露在惡劣環境中,就易受到潮濕腐蝕侵害,金屬鋅本身具備有「防腐蝕」效應,更有效保護其主支架鋼鐵結構的功能,並延長設備壽命。
同時,金屬鋅在科技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如太陽能「光電技術」,「鋅氧化物ZnO」更是一種優質半導體材料,因為擁有優異的透明性以及導電性,因此被廣泛使用於太陽能電池的「導電薄膜層」。此外在「LED發光材料」、「觸控螢幕」以及「感測器」等科技產品領域上,金屬鋅擁有價格低廉以及高性能等特點,逐漸具備電子產業的永續發展價值。
另一方面,金屬鋅也擁有高效率的冶煉與再提煉技術,以確保鋅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在綠能與科技產業發展中,鋅的戰略地位日益明顯,不僅是傳統產業的根本基石,在高科技上,更是支撐「電池」、「太陽能」、「電子元件」的關鍵材料。在全球邁向低碳、智慧化以及高效能轉型過程中,「金屬鋅」將成為推動綠色科技產業,不可缺少的重要金屬礦產資源。
鎳─在電動車的應用需求增長
鎳(Nickel)近年來受到電動車消費需求增長,高能量密度電池持續增加,最主要原因是「金屬鎳」成為電動車電池、渦輪引擎的主要原料之一,消費需求結構也出現變化。高質鎳成為製造「三元鋰電池NMC/NCA」主要的材料資源,如向來追求續航力的電動車特斯拉,藉由「金屬鎳」在高鎳電池中應用,提升續航力與穩定性,然而金屬鎳主要產源在「印尼」,資源礦產問題深受各界關注。
<!--@IMAGE_32587502_CENTER@-->
鋰、鈷及稀土的影響與發展
鋰(Lithium)近幾年來在電動車發展迅速,推動對鋰電池的高度需求變化,「鋰」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更是電動車與大型儲能設備的主要資源應用,「金屬鋰」幾乎主導電動車與儲能市場發展,可視為電池產業的主要心臟。近年來鋰價格波動劇烈,也同樣暴露出市場對供需失衡的高度敏感。「金屬鋰」除了應用在鋰離子電池外,也運用在「玻璃」、「陶瓷」和「製藥」等商品,因為需求高度成長,價格波動劇烈,也顯示出市場上的供需失衡情況嚴重。
鈷(Cobalt)在高性能電池中占有重要地位,「金屬鈷」能提升電池壽命與穩定性,近年來多數運用在「航太合金」、「軍用電子」等方面,然而鈷面對高度的「人權爭議」與「供應鏈」問題,目前全球約七十%鈷礦來自於剛果,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地。
稀土(rare-earth)資源是高科技以及國防產業的關鍵性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馬達」、「風力發電」、「半導體」、「雷達」與「導彈系統」等工業中。若缺乏稀土,將會嚴重影響到先進科技製造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規劃,甚至於削弱國家競爭力以及安全戰略布局,因此逐漸成為各國爭奪的重要資源。若對於「稀土」的開採提煉以及回收管理不當,將可能造成生活環境中的水資污染後果,近期在英國倫敦所召開的經貿會議,稍後中方也對幾家美國汽車製造業,釋放出提供稀土資源的善意訊息。
「非鐵金屬」是走向現代化文明最重要的資源,也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基礎。有了「金屬銅」與「金屬鋁」散熱功能,電腦伺服器與通訊傳達才能更確實有效;有了關鍵性金屬礦產資源,「鋰」、「鎳」、「鈷」才能擁有高性能電池設備,電動車與儲能設施才能更完善;有了這些礦產資源搭配,工業自動化時代才能生活化實現。再生能源領域,無論是從太陽能的鋁框架到風機中的稀有金屬磁鐵,全都需要一個穩定有力的礦產資源供應,「非鐵金屬」將不再只是工業材料,更是現代化的國家的安全保障以及產業發展的重要利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