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翻譯器出包!日記者1提問陸客秒尷尬 台網友一聽全笑倒:比人還兇

2025綠能產業展望:綠色金融商機浮現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隨著綠電採購市場白熱化,再生能源的供需市場受到各國政府重視,展望2025年,再生能源供應將持續增加、售電形式朝多樣化發展。經濟部統計,2025年預估綠電需求至少70億度,且未來綠電需求將呈現倍數成長趨勢,綠色金融商品開始普及化。為讓國內企業能夠買得到綠電,台電已經研議「電價分艙」,將電價分成綠電、低碳電力、一般電力三大3類,並規劃2025年起推出RE30低碳電力、共計16.6億度。

根據2015年196國所簽署的《巴黎協定》,全球碳排應於2050 年左右降至淨零,而2024年全球對低碳能源轉型的投資首次超過2兆美元,但除非在2025年至 2030年期間,全球能源轉型投資每年平均投入5.6兆美元,否則將難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參考《彭博新能源財經》年度能源投資趨勢報告指出,全球目前能源轉型的投資水準僅,達到步入正軌所需的37%而已。

不過,隨著全球淨零轉型進程加速,企業為了確保產業競爭力,對於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持續上升。回顧2024年再生能源發展,台灣除了持續發展光電與風電外,政府也相繼透過政策與市場機制調整,提高再生能源售電形式的多樣化,以利採購綠電並滿足百分百再生能源(RE100)要求。

電價分艙啟動

為了因應企業對低碳電力的需求,經濟部指示台電研議「電價分艙」,將電力分成純綠電、低碳電、一般電力等三類,因此台電規劃自2025年起推出RE30低碳電產品,首年推出約16.6億度(含綠電5億度),之後逐年增加,2027年RE30目標量是達100億度(含綠電30億度),以因應台灣供應鏈2030年須達到總用電量有30%來自再生能源的目標。此外,台電持續推動小額綠電銷售試辦計畫,原先僅提供太陽光電,現加入離岸風電,並推出日間型、全日型及冬日型綠電商品,以滿足不同企業用電需求。

為因應再生能源主導的電力結構與交易模式,行政院在今年1月通過「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1],參考國際電業發展趨勢,整合發電、輸電、配電、售電資源,台電公司維持現行經營型態不分割,透過廠網整合綜效,提高投資效率及維持供電穩定。

KPMG政府與基礎建設、綠能產業主持人陳文正指出,這次電業法主要修正方向包括: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同業互售,增加業者經營彈性;納管併網型儲能及需量反應,明確依循法規,降低業者設立風險並擴大潛在電力資源;確保電力交易平台中立性,加強電力交易平台監管機制,確保電力市場公開透明,並得視市場發展成立具獨立性交易單位。未來,透過多元化的再生能源售電形式,將加速淨零轉型的腳步,並推動綠電市場穩定成長。

太陽能板代幣化

陳文正指出,隨著再生能源市場興盛,凸顯能源商品逐漸被發展成衍生性金融商品及期貨市場的商機,綠色金融商品開始普及化。

近期義大利能源巨頭,同時也是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電力公司 Enel Group,已經與義大利加密貨幣錢包公司 Conio 合作,在 Algorand區塊鏈上推出了太陽能電池板的代幣化產品,將太陽能電網代幣化來抵消住宅能源使用。 根據Enel集團和Conio合作的專案,允許用戶擁有太陽能板的部分所有權,無需安裝實體太陽能板即可擁有電池板的部分所有權,還可以扣除住宅電費。當用戶購買後,Enel Group 將代替用戶管理這些太陽能電池板,並調整實際的電能產量,幫助用戶抵扣他們的住宅電費。

Enel集團與 Conio合作全球第一個與帳單掛鉤的能源實用代幣ebitts,允許用戶購買在區塊鏈上創建和存儲的代幣,這些代幣代表位於不同區域的再生能源工廠(太陽能和風能)股份,透過區塊鏈讓取得再生能源變得更容易、更實惠、更永續,並降低取得清潔能源所需的成本[2]。

未來綠電供應展望

綠電供應方面,2024年太陽能與離岸風電在開發上皆遇到較多阻力,裝置容量增加速度趨緩。太陽能發展除地面型案場已較飽和外,也受政治情況影響,開發速度不如先前。風電方面,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離岸風場已於去年陸續併網,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一期離岸風場雖已於2023年年底與能源署簽署行政契約,但在2024年也面臨市場困境,包括高售電價格、綠電買方信用評等要求、銀行融資額度受限等議題,因而風場皆未融資到位,亦無法開始施工安裝。區塊開發第二期風場雖於去年完成競標,但隨後面臨WTO對國產化政策的爭端,及政府鬆綁國產化規範,使風場開發仍存在不確定性。雖然如此,政府持續與風電業者討論,使風場能如期併網,以利RE100企業於2030年前的綠電承諾及國內能源轉型與減碳目標。

售電方面,政府相繼推出政策與市場機制調整,使售電形式朝多樣化發展,以滿足不同類型企業之綠電採購需求。為了解決離岸風電交易市場困境,經濟部2024年開始籌備由中鋼主導成立泛官股售電平台「台灣智慧電能公司」,由台智電先與離岸風場簽訂綠電信保機制(CPPA),並透過「統購分銷」的模式,再以一站式提供企業小額採購量與年期短的綠電商品,降低採購離岸風電的門檻,協助企業取得充足綠電、達到減碳目標。

備註:

[1]2025/1/9,政院通過「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有助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促進綠電自由市場健全

[2] 參考資料:2025/1/25,ebitts: Enel rivoluziona l’energia green con la blockchain.

作者:吳碧娥
現任: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8期;歡迎加入NAIPNews網站會員,或以系統訂閱《北美智權報》

延伸閱讀

清代第五大城市今凋零 彰化蚵藝文化締約綠能產業盼振興榮景

雲豹能源攜天能綠電、陽明交大啟動合作 首創綠電隨產品導入

雲豹能源攜手交大、殷諾科技 導入校園綠電應用

鴻海攜手30家供應商低碳轉型 兩年內減碳1.5萬噸

相關新聞

氟喹諾酮類抗生素藥物之顯而易見性探討:Senju Pharmaceutical Co. v. Lupin Ltd.

隨著青黴素的發現,人類開始廣泛使用抗生素藥物來治療感染症。西元1964年,喹諾酮類抗生素 (QUINOLONES) 也逐漸被使用於感染症,但喹諾酮類抗生素存在著抗菌範圍 (ANTIMICROBIAL SPECTRUM) 有限及細菌容易產生抗藥性 (RESISTANCE) 的缺點,為了改善原有的缺點,科學家嘗試在喹諾酮類抗生素的構造上作不同的修飾,因此誕生出更佳的氟喹諾酮類抗生素 (FLUOROQUINOLONE)[1]。 雖然,在臨床上常見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感染症,但在美國藥物專利訴訟中,涉及抗生素藥物之判決卻較少見。因此,本文擬藉由與抗生素相關的美國判決SENJU PHARMACEUTICAL CO. V. LUPIN LTD. (FED. CIR. 2015).[2]來探討關於氟喹諾酮類抗生素藥物之顯而易見性議題。

在貸款服務先使用不等於在典當服務先使用商標: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2025年DFG v. Brittex案

在美國,在某一產品服務上先使用一商標者,有註冊此一商標的優先權。DOLLAR FINANCIAL GROUP(DFG)在「貸款服務」上先使用MONEY MART(金錢超市)名稱,故在美國申請將上述名稱註冊商標於「貸款服務」類別。DFG其後擴大將「MONEY MART」註冊於「典當服務」中,然而,BRITTEX FINANCIAL(BRITTEX)認為其才是在「典當服務」先使用MONEY MART名稱的公司,故請求撤銷DFG此商標在「典當服務」的註冊。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認為,「貸款服務」雖然與「典當服務」有關,但DFG因為沒有在「典當服務」先使用MONEY MART名稱,故應撤銷其在「典當服務」類別的商標註冊。

新加坡IME:以異質整合先進封裝技術推動AI及HPC的運算大未來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與高效能運算(HPC)快速演進的今日,過往依賴單一大晶片的處理方式,已難以滿足對運算量與能耗效率的雙重需求。隨著摩爾定律進入平緩期,全球半導體產業開始尋找全新架構,而「異質整合」與「多晶粒互連技術」正是在這波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技術突破。

工具機產業數位轉型 別忘記申請專利

台灣機械業或工具機業以傳統產業型態的中小型企業為多,雖然此等企業長久以來因成本考量,對專利的關注度一般不高,然而工具機產業當前正在面臨數位轉型及綠色轉型,以及以AI提升功能的技術發展大潮流下所生的人機協作、數位雙生相關的人機介面技術,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上的權益,在研發技術的同時,提出專利申請有其必要性。

2025綠能產業展望:綠色金融商機浮現

隨著綠電採購市場白熱化,再生能源的供需市場受到各國政府重視,展望2025年,再生能源供應將持續增加、售電形式朝多樣化發展。經濟部統計,2025年預估綠電需求至少70億度,且未來綠電需求將呈現倍數成長趨勢,綠色金融商品開始普及化。為讓國內企業能夠買得到綠電,台電已經研議「電價分艙」,將電價分成綠電、低碳電力、一般電力三大3類,並規劃2025年起推出RE30低碳電力、共計16.6億度。

《2025全球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趨勢預測》報告:GenAI飆速發展 高科技業須縮小技術落差迎轉型

美國總統川普於今年4月初宣布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雖然隨後宣布暫緩實施,但仍是充滿不確定性。關稅政策對投資人信心和市場穩定性雖造成波動,但技術創新和營運精進的腳步仍持續推進,甚至更為積極。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於4月14日發布了《2025全球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趨勢預測》報告(下稱),《報告》指出,2025年為生成式 AI (GenAI)和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的「關鍵過渡年」「(Gap year),須縮小關鍵差距以發揮現有的技術潛力。生成式AI(GenAI)因其創新潛力備受期待,然而其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亟需產業與政策端攜手因應。當前關鍵課題包括:電力與再生能源目標間的落差、深偽技術引發的信任問題、代理型AI(Agentic AI)發展、雲端運算高昂成本。須系統化克服多重挑戰與限制,方可推動產業邁向AI驅動的未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