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很多人都搞錯!教育部辭典揭「壓軸」不是最後一個 內行解釋誤用由來

許多中文詞語經常會因為頻繁地誤用,導致大眾無從知曉原意與正確用法。近日有位網友發文分享,原來「壓軸」一詞並非只最後一項節目或事件,而是倒數第二個,該篇貼文吸引33萬人瀏覽,許多人留言驚呼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用錯了,「長知識了,一直以來都誤會了」、「第一次聽說」。
原PO於社群平台Threads上PO出一張教育部國語辭典的截圖,說明「壓軸」一詞並非指最後一個,其正確解釋為「戲劇表演的倒數第二個劇目。比喻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節目或事件」。
有網友以跨年晚會為例解釋詞語,「以跨年來說,最後一個表演是倒數煙火,前一個團體是壓軸」,也有人感嘆,這個詞長久以來都被錯誤使用,「每次解釋到心累,我都說好,你說是就是」、「從國小第一次學到,就覺得這個世界為什麼要一直誤用這個詞」。
也有人指出壓軸兩字的使用與原意更相符,「壓軸壓的是軸,所以壓軸結束之後,壓不住的大軸要登場了」、「壓軸是壓最後的大軸 」。
還有熟悉戲劇表演的人解釋,最引人注目的「壓軸」之所以要排在倒數第二,是因為過去看戲時,整場演出時間長,主辦方擔心觀眾撐不到最後,就將最精采的那一段安排在倒數第二登場,屆時台下觀眾都還在、掌聲熱烈,剛好能讓全場情緒達到最高點,最後再慢慢降落、收尾謝幕。
不過後來隨著觀眾及表演形式的改變,人們學會等待,把期待與興奮壓到最後才釋放,於是壓軸一詞的意思也跟著改變,變成最後一項、最高潮且不能錯過的存在。
至於最後一齣戲該如何代稱?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釋,同一次演出中,排在最末的一齣戲稱為「大軸(ㄓㄡˋ)子」,也稱「軸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