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第七節安排活動課程 教育部:非強制僅鼓勵推行

今邁入114學年,代理教師工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均指出,教育部要求自本學年起國中、小全日課程最後一節課(第七節課),應安排活動性課程,包含體育、綜合活動、藝術、生活課程或彈性學習等,且要上傳查核。教育團體均痛批,此舉恐是徒增行政壓力,亦無法落實科科等值目標。教育部則澄清,此非強制執行,僅是鼓勵推動。
針對該狀況,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年五月就已發文教育部。理事長侯俊良指出,「114年度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一般教育補助款考核項目」第十二項之三評鑑指標,要求公立國中及國小於全日課程最後一節課,開設具活動性質的部定課程,或具活動性、實作性或選修性質之彈性學習課程,並依照實施校數比率計分,最高核給2分,已嚴重影響學校自主排課。
侯俊良說,公立中小學是依照教育部12年國教課程綱要規定,依照各校師資結構、課程節數、場地運用等因素進行多元排課,教育部要求「全日第七節要求活動課程」勢必干擾教學現場排課自主與,也勢必影響學生學習權益,更違背科科等值的理念。
侯俊良也指出,雖然教育部將評鑑列於外加評分,但多數地方政府基於經費資源或爭取績效,勢必將指標視為必要完成項目,將干擾學校行政運作造成排課壓力,將引發罔顧教師課程安排、學生學習等權益。
教育部今回應,是鼓勵學校每日最後一節課、第七節用以安排活動、實作性質的選修課程,已於今年4月30日明確行文各地方政府,說明政策屬「鼓勵推動」,由學校依教學量能與師資條件彈性調整,非強制執行。
教育部表示,為協助地方推動此項措施,教育部提供額外獎勵金,各縣市依實施學校比例可獲50萬元至800萬元不等補助,用以支應社團活動、授課鐘點費、課程支援等所需經費。獎勵金另行編列,與一般考核及原有補助經費無關。如果有縣市強制規範石溪,教育部將函文糾正,避免強制規範、擾亂學校。
教育部再次強調,第七節課程為彈性安排措施,非強制、無懲處,地方政府與學校皆應依實際條件妥善規劃,以共同維護教育現場穩定。
▪獨/不倫戀延燒7500萬補助款 陳建志、馮明珠列教育部查核名單
▪會同移民署闖台大抓非法移工 移民署、北市重建處道歉
▪「其實沒那麼喜歡」他大學後悔讀1科系 過來人認同:會迷惘
▪A4紙當最後筆記 進考場設「最後三分鐘」考試小白一次就考上公職狀元
▪新北安置機構爆多起男童性侵案...學校報警才曝光
▪台師大女足案 教育部4年前曾查核、認個案執行異常難追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