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5年來最慘…道瓊暴跌1679點、那指重挫近6%

台大研究曝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升 她指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是政策重點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從2021年每10萬人4.5人,於2023年上升至每10萬人7人。本報資料照片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從2021年每10萬人4.5人,於2023年上升至每10萬人7人。本報資料照片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於今年兒童節前夕發表《OECD家庭資料庫:台灣家庭與兒少權益指標比較2024年版》,將台灣指標與OECD國家比較,數據揭示,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從2021年每10萬人4.5人,於2023年上升至每10萬人7人。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郭貞蘭表示,報告書涵蓋95項指標,本次台大則聚焦於家庭與個人發展兩項主軸,呈現台灣於相關指標上的變化,並與OECD國家相較,發現台灣在兒少家庭組成、發展與權益上仍有其隱憂。

郭貞蘭表示,台灣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反應於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上升,2023年上升至每10萬人7人,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應是政策制定的重點。

台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書森分析,年輕族群自殺率上升的同時,我國的父母離婚率也略升,而網路使用率則呈現大幅上升,三者趨勢呈正相關。再者,青年族群對輕生的態度也有所改變,15至24歲人多數的受測者對輕生採正面的態度,同意自殺是個人權利,「常模確實在改變。」

張書森說,也因自媒體、社群興起,青少年自我傷害的描述更容易在同儕場傳播、接觸,部分名人的言論也更容易對青少年造成影響。

張書森建議,應建立安全的網路使用環境,如規範網路、媒體、戲劇相關內容,避免模仿效應和輕生行為常態化,再者,應提供青少年家長安全使用網路的方式,並利用網路提供求助資源與管道。環境上則能限制致命的自殺工具,如推動校園防墜,並減少青少年對輕生可行性的認知。

此外,本次調查也揭示,台灣的家庭結構亦發生明顯變化,台灣夫妻家庭占比由2011年57.24%下降至2023年的52.78%;單親家庭比例於2011年至2023年期間,也由10.12%上升至15.4%;單親家庭比例由2011年9.31%上升至2023年10.57%。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齊殷表示,台灣一直有認為家庭正在解體的論述,但台灣的數據與國際標準並無太大差異。近年世界各國多面臨夫妻家庭數下降、育有子女的家庭數亦降,而台灣的單人家戶近年也持續攀升中,背後反映的也許是價值理念的選擇,應持續留意,但不必對此感到過度恐慌。

吳齊殷也指出,面對家庭結構改變,歐美社會已經有妥適的安排,如同居男女的後代同樣可擁有正式的身份地位、同樣受社會的善待,台灣也能以此著眼,而非只是擔心有婚姻關係的家庭正在減少。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死亡率 網路

延伸閱讀

不婚不生快樂一生? 單身生活品質82.1分、幸福感更高

馬偕醫師涉性侵女學生逼吞精…她遺書痛罵「人渣」 父母求償1250萬元敗訴

身心俱疲不必吃藥 瑞士小鎮引入博物館處方

陸軍士官攜一氧化碳鋼瓶入營釀同袍枉死雙亡 被害人家屬求償獲賠

相關新聞

相差近百倍 海葬人數跟不上樹葬

台灣環保葬意識抬頭,五年來樹葬人數從一點三萬人增加到三點二萬人,增加一點五倍,但海葬人數維持三百多人,去年樹葬人數是海葬...

放假塞塞塞!國道傍晚多處壅塞 部分路段車速不到20公里

明天起有4天清明節連續假期。高速公路局觀測,今天傍晚起國道有下班及返鄉車流,多處路段壅塞,部分路段車速不到20公里

清明連假前2日好天氣「溫差逾10度」 後2日天公變臉防短暫雨

氣象署今天表示,明天、4日的夜晚清晨偏冷,北部平地低溫約攝氏11度,白天高溫可回升至26至28度,要留意日夜溫差;清明連...

襪子該正面洗還是反面洗?廠商、醫師一面倒曝正確清洗方式

襪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衣物,但你知道該如何正確清洗嗎?對於「襪子應該正面洗還是反面洗」的問題,許多人各持己見,有人認為正面踩在地上、接觸鞋底較髒,應該正面洗;另一派則認為,襪子內層接觸腳底,沾滿汗水與皮脂,應該反面洗。事實上,台灣除臭襪品牌WARX以及醫學專家都指出,襪子應該「反面清洗」,才能徹底去除汙垢並延長壽命。

遺願與遺憾之間…學者看海葬 籲增加儀式感

台灣海葬不普及,與民間習俗有關,甚至有殯葬業者質疑,怎忍心讓家人泡在海水中?研究生死學專家說,海葬是回歸大自然,建議增加...

天氣好轉 吳德榮:清明連假晴朗回暖 下周4天雷雨盛行

今晨平地的最低氣溫為新北石碇10.4度,苗栗三灣也只有10.5度,各地區平地的最低氣溫約在10至14度。大陸冷氣團影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