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化為成長動力 台南國小生澆玫瑰花澆出科展第一名

台南市東光國小學生李秉訓在家裡幫媽媽種植的玫瑰花澆水時,發現葉背下有帶著細絲的草蛉卵,與同學林語歆興起研究興趣,飼養草蛉從產卵觀察到死亡,發現草蛉是偽裝高手,連螞蟻偷搬卵也有對付辦法。他們利用草蛉對抗蚜蟲、粉介殼蟲,替學校、媽媽除花草蟲害,獲得台南中小學科展國小生物科第1名,將代表參加全國賽。
六年級的訓秉說,澆花時看到小白球帶有白細絲,因好奇而詢問老師,才知小白球是草蛉的卵;因細絲有防蟲攻擊的作用,且草蛉是益蟲,可除蟲害,引起研究興趣。我們到校園尋找並實際飼養草蛉,觀察牠們的型態和行為,同時設計卵、幼蟲、成蟲實驗。
從實際飼養中,瞭解草蛉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會經過卵、幼蟲、蛹到成蟲,大約需要20多天;在過程中發現不同階段的草蛉都有很特別的行為或構造,並且也讓牠成為生物防治的重要角色。
林語歆說,草蛉幼蟲期在覓食、運動和偽裝有特殊性,尤其偽裝能力最令人驚訝;草蛉幼蟲會把周圍的東西,可以背的都背在身上;偽裝過程是用口器將物體夾住,再往上舉起,背部也跟著拱起,接住偽裝物,動作十分敏捷;每隻草蛉幼蟲身上都會有滿滿的各式各樣偽裝物,連成蛹時上方也布滿偽裝物,推想這樣的裝扮可以讓幼蟲變強大,又可以隱藏自己。
草蛉幼蟲專門吃一些植物的害蟲,如:蚜蟲、粉介殼蟲、葉蟎等,是生物防治的益蟲,所以我們利用這個特性進行一系列生物防治的實驗,替媽媽解決栽培玫瑰花害蟲的煩惱。也把蟲卵放在學校所種的「瑪瑙珠」上,觀察到蚜蟲、粉介殼蟲變少;但螞蟻也會來搗亂,把卵搬走,有趣的是草蛉也有對策,把卵產在葉緣而非葉背,防螞蟻來搬蟲卵。
校園裡偶爾會發現植物上會有現粉介殼蟲,同時在附近也會看到草蛉來產卵;當粉介殼蟲數量多時,發現草蛉的卵和蛹也會變多;粉介殼蟲變少,草蛉產卵的數量也越來越少。一段時間後,這兩種昆蟲就會慢慢消失,沒有刻意,大自然也會恢復原來的平衡,真的好神奇。李秉訓、林語歆表示,未來如何更有效利用草蛉除蟲害,值得進一步探討與研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