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靠氣象預報自動調整訂貨量 全聯前執行長謝健南的「下水道經營學」

採訪曾操盤統一超商、全聯等知名連鎖企業,人稱「謝老大」的謝健南,發現他擅長在混亂中梳理出系統,甚至創造出全新的運作邏輯,無論談物流、企業文化改造,還是地方創生,他與我們分享的不是空泛的創新口號,而是建立在實地經驗的務實思維。那種看破棋局的判斷力,是來自繞過彎路後的累積,因此才能簡潔地說出:「這樣改比較好,你為什麼不做?」
林大涵( 以下稱林):可否與我們分享,你從小到大求學的過程中,是否有什麼時候覺得學習很有趣?
謝健南( 以下稱謝):因為父母務農,他們的想法是小孩子如果不念書,未來的出路也會跟他們相似,所以對於我們家中七個小孩的教育很堅持。有時農作物的收成不穩定,他們就會拿農地去抵押借錢。當時念書壓力很大,有點像是在應付。我大概是在大學畢業後,服兵役時考上空軍財務官,到財務經理學校( 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前身)接受為期12個星期的訓練,才開始覺得念書比較有趣。那時我的記憶力不錯,專注力也夠,就在那段期間,把圖書館裡面關於財經、商業的相關書籍讀完。
林:你任職的每一家公司都因你而發生大改變,你想過是什麼原因嗎?
謝:這可能和個性有關。我從小就很調皮,常有些想法跟別人不一樣。有時候看到一些事情會覺得:「不應該是這樣子吧?應該可以再改一下。」像我進捷盟後,發現公司的流程還在效率很低的人工輸入作業,便開始動手調整。結果整個系統幾乎被我調整一輪,從原本的人工操作,改成即時(real-time)作業環境。
另外就是觀念的調整,像是堆高機。當時曾經帶了一批幹部去日本參訪,回來後請他們分享實地的考察,得到最多的回饋是:「老大,日本的堆高機怎麼都是女生在開?」我就反問他們:「你們覺得開堆高機需要什麼條件?是力氣、速度、反應,還是冷靜?」他們列了一大串條件,結果發現女生的特質更合適。不過為什麼在台灣都是男生開?不是因為女生不行,而是沒有人去想過、也沒有人做出改變。於是我就藉此要求他們,三個月內,每一個物流中心都要有一位女性開堆高機。結果他們真的照做了。
林:老大曾形容自己在統一和全聯體系裡的角色是在做「下水道工程」,為什麼會這麼形容?
謝:因為真正影響連鎖零售業整體效率的,不是前台的銷售服務,而是看不見的基礎設施。零售業的「下水道」包括物流中心、鮮食工廠、資訊系統等。無論7-11或全聯都有上千家店面,後勤不到位,前線就難以運作。以全聯為例,在推出App「PXPay」、「PXGo!小時達」這些數位服務之前,有一大堆底層工程必須先打好。光是要佈建Wi-Fi,就要克服每家店的面積、樓層與位置不同的問題,還得確保頻寬足夠、系統有備援,才能支持即時資料傳輸。數位服務才能從「非即時」升級到「即時」。
再以生鮮供應為例,過去全聯的門市常常貼八折、六折的標籤,是因為從門市下單到門市到貨時間太長,導致效期逼近而必須打折出售。但現在,我們把供應鏈時間從兩天壓縮成十幾個小時,從門市下單、供應商接單、生產到配送即時同步,系統整合必須非常完善才能達成。所以我常說,我做的是大家「看不見但不能少」的事。這些事像城市的下水道,平常沒有人注意,但少了它,系統就會癱瘓。
林:現在大家越來越常談人工智慧( AI ),老大怎麼看 AI 在零售或電商市場上的應用?
謝:其實有些構想之前有,只是當時的技術跟不上。舉個例子,有些產品的有效期限只有一天,例如便當、飯糰、三明治等,銷量受天氣的影響非常大,一場午後雷陣雨,可能銷量就減少30~40%。台灣7-11 在1994 年建構第一代銷售點( point of sale, POS)系統時,就在思考如何取得即時、區域性的氣象數據來支援鮮食商品的訂貨需求。
當時根據台灣的《氣象法》,我們不能隨便預報天氣,所以得把中央氣象局的原始數據,先送到日本的氣象情報公司(Weathernews Inc.)處理,再把資料傳回台灣,依據每家店的位置切成「20平方公里」的商圈級預報,送進各門市的伺服器,讓訂貨機可以根據該地區預測下雨與否,判斷鮮食商品的訂貨量。
我們曾想過,如果有辦法把「天氣與銷售的因果關係」數據化,會更省事。但當年碰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氣象與POS的資訊量太大,第二個是資料處理和儲存的成本也高,導致節省的效果有限,不值得投資。
但現在不一樣了。AI搭配高效算力與雲端儲存,讓這類「因果關係」的學習與預測變得更容易。我們可以讓AI 從過去的銷售量與天氣數據中學習,直接提供明天哪些品項該加、哪些該減的建議訂量。
林:可否與我們分享你目前特別關注的領域或科技應用?
謝:其實我這幾年最關心的,是如何將科技導入農業。我自己是農家子弟,常想:既然台灣是個科技強國,為什麼在農業這塊進步緩慢?幾十年來,台灣的農業多半種植平價作物,缺乏像紐西蘭奇異果這種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為什麼我們不行?我認為背後有很多結構性問題,最根本的就是土地破碎化。舉例來說,過去一位地主擁有五甲地,傳到兒孫輩後,土地被劃分得更小。土地小,耕種就無法規模化,自然難以導入科技或機械。反觀紐澳,因為地廣人稀,農業得以規模化搭配科技運作。
現在很多年輕人回鄉做地方創生,我會建議他們先透過「租地」,再一起聯手經營周圍幾塊地,形成一個標準單位,透過聯盟與導入科技,讓每個單位的方法能夠複製、形成商業模式。我們希望青農回鄉不是靠熱情,而是看見「賺錢的機會」。例如我有個學生養鵝,過往鵝肉只會賣給鵝肉店,但是鵝肉店的市場有限。我們就幫忙打開新的餐飲通路,例如連鎖便當、滷味業者,這些通路以前只賣雞鴨,現在也開始用鵝。只要擴大需求,就能穩定供應、規模化經營。這是一種「六級產業」,把農業( 一級)、加工( 二級)、通路行銷( 三級)串成一條龍( 1 + 2 + 3 ),藉此創造附加價值。
從生產源頭到銷售末端全部打通,再放入科技,整個農業生態才能真正運作。只要搭好生態圈,台灣農業也能夠轉型,甚至成為另一種「科技產業」
謝健南的企業家之路
▪ 24 歲(1979 年) 中原大學企管系畢業
▪ 43 歲(1998 年) 擔任統一集團捷盟行銷總經理、捷盛運輸董事長。
▪ 51 歲(2006 年) 博客來網路書店董事長
▪ 54 歲(2009 年) 統一超商營運長
▪ 61 歲(2016 年) 擔任全聯福利中心執行長
▪ 70 歲(2025 年) 三代轉型研究院首任院長,輔導新創與企業傳承。
(本文出自2025.06.25《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高三生升學最後關卡!114分科最齊全攻略 從報名到考試規定一次掌握
▪114年分科倒數衝刺!首次加考數乙 8科重點、答題技巧全收錄
▪放棄北一女!她對媽連吼3句話秒選附中 網見後續:做什麼都會成功
▪提前逾20分鐘警告「大地震要來了」!日本科學家找到預警新線索
▪電機系讀3年「沒成就感」想鬼轉 大四生掙扎考研or工作…網:別受限
▪名校+熱門科系=人生起飛?「四大電機」碩士生吐心聲:希望你不會成為下一個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