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考招教戰/教授:審學檔不會盲目數獎狀、營隊

大學學測成績二月廿五日公布,想透過申請入學上大學的考生,緊接著就要開始準備備審資料,整理過去兩年多累積的學習歷程檔案。大學教授表示,審查時最重視的是學習經歷與申請校系的連結,以及學生是否把學習內容消化後整理成自己的內容,不會像軍備競賽一樣盲目數獎狀、看學生參加多少營隊,而是關注是否認真製作,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什麼。
主責招生事務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務處企劃組組長、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教授楊承山指出,「探究與實作」反映學生有興趣的領域,大學教授會特別留意學生的反思、與校系的連結。舉例來說,學生申請歷史系卻交出天文專題報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如果附上說明,像是透過天文發現某些記載的天象是假的,進而解釋歷史事件,就能讓教授眼睛為之一亮。
楊承山也建議,課程學習成果不要直接上傳學校老師設計的投影片、學習單等「原產物」,而是經過消化的「次產物」,例如將投影片內容整理成圖表,才能讓大學教授看見學生所學。
陽明交通大學教務長、資工系教授陳永昇指出,學習歷程檔案應兼顧「基本盤」和「個人特色」,基本盤指的是就讀學校、班別、擅長學科、社團活動、想就讀的原因、未來的展望等基本資訊,能發揮的固然有限,但若結合課堂上的學習經驗、曾經完成很棒的作品、生活中特殊或造成較大衝擊的事件等,具有個人特色、特殊經歷的內容,就能讓教授印象深刻。
陳永昇提醒,學生在做學習歷程時要非常認真,不要草草了事,大學教授在備審資料中都能感覺到學生用不用心,當然也會希望找到認真學習、對自己負責的人。
至於學習歷程檔案是否為「軍備競賽」,楊承山指出,台師大的教授審查時有共識,「我們不會去盲目數獎狀、數參加多少營隊」,不同縣市、學校學生能獲得的資源不一,無論是否參加比賽、營隊,最重要的都是學習經歷與申請科系的連結。
學生團體EdYouth創辦人、一○八課綱首屆學生李瑞霖與團隊觀察制度多年,他分析學習歷程檔案分三部分,「學習」指學習的感受,「歷程」是呈現出學到什麼、做錯什麼、成長與進步,「檔案」則是打包統整能力。大家最易忽略的「歷程」其實是制度核心,比起檔案直橫、字體大小、彩色還是黑白,最重要的是呈現學習感受,將歷程脈絡化呈現。(系列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