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領域10年學生佔比消長 科技增、人文和社會均減

根據審計部最新報告,113學年國內大專校院生就讀科技、人文、社會三大領域的學生數,科技領域學生約51.2萬,占比約四成七最高,就讀人文領域學生19.7萬,佔比一成八;社會領域學生36.3萬,占比約在三成三,但相較十年前,人文、社會領域學生佔比均下降。對此,學界認為,政府應提出一產業規劃願景,才有望鼓勵學生選讀。
統計也指出,十年前科技、人文、社會三大領域,學生佔比分別為四成二、一成九與三成八,十年後僅科技領域學生人數佔比增加,社會領域學生佔比減少,評估是餐旅、服務等相關科系所名額仍受教育部控管。對此,審計部也要求教育部,避免產業人力供需失衡,已請教育部依國內各領域產業人力需求,檢視人才培育政策有無過度集中特定領域,衍伸特定產業人才磁吸效應等風險,並研謀改善。
教育部回應,每年均依照國發會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提供各大專校院增設調整系所參考,114學年度建議增設系所包括語文、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及管理等領域,將持續引導學校培育跨領域人才。
台師大國文系主任徐國能表示,現在的社會趨勢確實是理工領域受歡迎,加上就業市場佳,學生投入相關科系均能預見;人文社會學科遇到的問題,在於仍有很多學生想選讀,只是不敢選。
「學生有興趣但總要思考未來怎麼辦。」徐國能談到,政策應當思考如借鑑韓國打造一文化影視政策,能擁有從內容產製到行銷等上至下游的產業鍊,有一完整規劃的願景,會比回歸讓各校創設科系、整併系所來得好,畢竟就業市場問題,無法靠單一科系努力解決。
彰化女中校長陳香妘則談到,依目前高中端狀況,尤其是男校甚至都會區的女校,近年多有數B班級不易開設的狀況,代表志在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生,高中端就已經減少,以彰化女中為例,一屆15個班三分之一為社會組。
但陳香妘也談到,現在的家長不會再認為女生一定要讀文科,而是有興趣均能讀好。家長想法鬆綁、學生更知道自己想讀什麼,評估趨勢也和社會觀念轉變有關。
但也有國立大學教授認為,過去高教擴張時期創設了不少人文社會相關學系,當年還有人口紅利支撐,如今是紅利已不再,「科系縮減也許是必須的。」學科仍有存在必要,只是預料會回歸由少數學校支撐。
▪獨/不倫戀延燒7500萬補助款 陳建志、馮明珠列教育部查核名單
▪會同移民署闖台大抓非法移工 移民署、北市重建處道歉
▪「其實沒那麼喜歡」他大學後悔讀1科系 過來人認同:會迷惘
▪A4紙當最後筆記 進考場設「最後三分鐘」考試小白一次就考上公職狀元
▪新北安置機構爆多起男童性侵案...學校報警才曝光
▪台師大女足案 教育部4年前曾查核、認個案執行異常難追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